市民胡友平给我们每个人挡了一刀

市民胡友平给我们每个人挡了一刀
2024年06月28日 11:14 弈事堂主

来源:吐槽青年博士

看到苏州市公安局关于追授市民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的公示,泪流满面,必须有这样的表彰。虽然相比一个大写生命的不幸离世,一种震撼人心的牺牲,一种壮烈、伟大、正义凛然的勇敢,这个称号很轻,微不足道,但这几天人们一直在等这个来自官方的表彰。有了这个称号,面对这个名字,人们不至于那么无法释怀了,那种无法呼吸的痛心也会稍稍纾解一点。胡友平永远看不到这个称号了,活着的人需要看到,某种程度上,她不只是在为现场两三个人挡了致命的几刀,也是为我们每个人挡了刀。

托尔斯泰说,当你感觉到自己疼,说明自己活着;当你能感觉到别人疼,说明你是一个人!敬爱的胡友平,无法想象那一刻,当罪恶的刀砍在她身上时,她是多么多么的疼。如今她已经感觉不到疼了,当那充满疯狂、仇恨的罪恶之刀砍下来时,她是感觉到别人的疼,替别人挡了刀。那个“别人”是一个有具体身份、有名字、有国籍的人,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她是为我们每个人挡了刀!她挡了刀,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非常疼!为她疼,为她的亲人疼,更以人的共有身份感到疼!

6月24日16时许,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此前媒体报道,两名日本公民在苏州遇袭,一中国公民阻止时受伤,警方通报——本来以为只是一般受伤,没想到伤得那么重,凶手那么凶残,她是那么地奋不顾身。不为她写几个字,不看到她得到至高的表彰,不看到疯狂的嫌疑受到严惩,不遏制那种在我们的土地上播洒极端仇恨的邪气、妖风、丑行,我们会觉得非常不安,无法释怀。

想起多年前余虹教授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很戳心:有一种爱我们还有陌生。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之后,那种超越仇恨、弥合对立的人性友善,触动人心。好市民胡友平,面对砍刀时的挺身而出,阐释了一种更有震撼力的伟大人性。这个案件中,网络传播和媒体报道时纠缠着很多身份标签,嫌犯是中国人,遇袭者是日本人,挺身而出是中国人,我想,市民胡友平挡刀的时候,心中并没有这些身份符号的区隔,她是一个人,看到另一个的生命受到威胁,她感到了疼,她站出来了。没有人性,泯灭人性,就是不把另一个人当人,感觉不到另一个人的疼!人性光辉,就是人同此心,悲欢相连的疼痛,不把他者生命当工具,关心他者和众人,并相信它最终会与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

她何只是一个好市民、好公民?何只是一个“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更是“中国见义勇为模范”“世界见义勇为模范”!她以人的身份,为我们每个人挡了一刀。可以肯定,如果我们置身于这样的险境,身边的她也会站出来,为陌生的你我去挡。我们这些人,有责任和义务记住这个名字,看到她受到抚慰和褒奖。她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挡住了那把刀,我们必须努力挡住那些黑手,让那把刀不敢落下来,让仇恨、戾气、暴力远离我们身边。

说市民胡友平替我们挡了一刀,还有这个层面的敬意:她让我们国人在世界面前不至于感到某种惭愧或耻感。一个开放、健康、多元的世界,应该是友好的,对身边人友好,对国际友人友好,对世界友好,可这把罪恶的刀,破坏了这种友好,传递了某种让外国友人不安的氛围。本来,“两名日本公民在苏州遇袭”这种标签,让国人感到很难堪,我们应该在我们的土地上保护好国际友人,正像我们期待国人在国外得到保护一样。挺身而出的市民胡友平,让我们不至于那么羞愧,她站出来挡刀,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保护了另外两个生命,也是替我们完成了一种世界凝视下“保护”。面对这个偶发事件,不要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不要贴什么标签,挡刀的就是中国人!人同此心,风月同天,绝大多数国人都是这么友好、善良、真诚并嫉恶如仇。

想起多年前,也有一个名字,让我们在世界的凝视下不至于羞愧。他叫李昭,当一个罪犯在西安街头疯狂砸日系车,并用罪恶的U型锁砸向车主脑袋时,这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在路口举着牌子,提醒车主:前方砸车,日系车请调头。这张令人动容的照片,在微博上被转发10余万次,网友评价:“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为这晦暗的一天留下了些许的亮色。”胡友平挺身挡刀的那一刻,岂只是“些许的亮色”,闪烁着更让人充满敬意的勇敢。她保护了其他人,也捍卫了一个地方的友善尊严,为保护我们“正义友善的形象”挡了刀!

媒体披露了这样的细节,胡友平先是拉住嫌犯,又从身后抱住嫌犯,嫌犯反手将她刺伤。如果当时嫌犯没有被拦住,将会有更多人受伤。痛心,痛惜,她为我们每个人挡了刀,不给她鞠个躬,不看到这个名字被铭记,会觉得很不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