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你共情,孩子闹,你共情,可为什么你的共情没有用呢

孩子哭,你共情,孩子闹,你共情,可为什么你的共情没有用呢
2020年07月31日 19:44 兰兰历史春天

其实,这一代的孩子比我们那一代确实幸运很多,因为我们这一代父母很爱学习,各种育儿书籍、各种育儿文章层出不穷,父母们也很愿意虚心学习。

就比如孩子哭闹时,上一代的父母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严厉斥责,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父母,我们学会了—共情,我们学着去体会孩子的情感,试图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

很多父母发现自己共情了,换位思考了,但孩子的哭闹依旧没有缓解。

其实很正常,一方面教育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父母一共情,孩子就马上停止哭闹,另一方面可能父母的共情没有做到位,所以孩子依旧会哭闹。

那么,父母要如何做到和孩子正确的共情呢?

1、首先要学会陪伴,接纳孩子的情绪

这是大多数父母欠缺的,孩子一哭闹,父母首先想的是如何让孩子安静下来,变高兴起来,所以上来就是共情“妈妈知道你很伤心……”。但是人的情绪一旦上来,根本不可能马上就能转变,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静静陪伴,接纳孩子的种种负面情绪。

先让孩子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等到这些负面情绪发泄殆尽,父母再与孩子共情,孩子才愿意听父母的话。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是父母与孩子共情的基础,如果这一基础没有打好,后面父母做得再好,也不会太有效果。

2、不要强迫孩子接受你的共情

不止有一个妈妈对我说:“我家孩子真不识好歹,我明明对他共情了,他为什么不接受?”

这是父母与孩子共情时的第二大误区,总觉得我们已经对孩子共情了,孩子就应该接受我们的共情,情绪好转起来。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时候即使我们对孩子做了共情,孩子也不一定会接受,甚至会继续哭闹。

因而父母要记住,我们对孩子共情,是为了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不是为了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共情。

但父母还必须要对孩子做共情,因为孩子接受不接受是他们的事,但是父母必须要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

3、共情并不是说教

有些父母很容易混淆共情和说教,比如孩子摔倒磕疼了,父母立马安慰:“宝宝一定很伤心,来,妈妈看看。”

其实说到这,父母还是在共情,但很多父母却会狗尾续貂说上后半段:“下次你一定要小心,不然还会摔倒,要仔细走路。”这后半段就是典型的说教,而大多数孩子最厌烦这样的说教,因为他的情绪还没有处理完善,根本不会关注后续如何做的问题。

因而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共情时,一定要注意别把共情变成说教和唠叨

,这样孩子无法感受到共情,反而会因为得不到父母支持而伤心难过。

4、日常生活中,多对孩子表达爱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问题,大多是父母平日里给予的爱与关注太少,孩子想要寻求父母的爱与关注,所以他们就会肆意哭闹。

因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对孩子表达爱意,比如多对孩子说“我爱你”,或者经常拥抱孩子。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后,情绪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不过,共情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尤其是与不太会表达的孩子共情,因而父母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比如大哭大闹、撒泼打滚时,首先要冷静下来,然后再思考如何共情,切不可怒火上头,打骂孩子。

要知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其实就是最缺爱的时候,想要经常对孩子共情的父母,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