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所折射出来的婚姻终极命题:要爱情,还是要面包?

《浮生六记》所折射出来的婚姻终极命题:要爱情,还是要面包?
2020年08月16日 20:49 兰兰历史春天

《浮生六记》,盛名在外,连我这样的伪中文系学生都是听过的。即便从未读过,也是知道里面有个可爱的女人叫芸娘,有个文人叫沈复。单凭它被称为“晚清小红楼”,我也理当要读一读的。

7月份初读,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没咂摸出味道来就匆匆结束了,唯独芸娘的死,让我衔了几滴眼泪,如此而已。人常说,古人诚不我欺,也不尽然。

后来心有不甘:为何如此盛名之作却不打动我心?于是,8月份又看了第二遍。不敢说重温后让我醍醐灌顶,但确确实实有了不同的感受。原来,沈复不是渣男,陈芸也不完美,他们的浮生倒是非常契合当下的婚姻终极命题:要爱情,还是要面包?

一、闺房记乐:你以为只是风花雪月吗?

《浮生六记》何以盛名在外?

一来是因为独抒性灵,言辞直率坦诚,它作为沈复的自传散文,不溢己美,不藏私恶,这是非常难得的。二来因为写闺房之趣,夫妻之苦乐,具有创造性,正如陈寅恪所言:“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也就是说,古来文学,写夫妻关系的很少,写夫妻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更好。

而沈三白的《闺房记乐》,就恰恰描写了他与芸娘之间的爱情点滴。与古代文学中所流行的才子佳人公孙小姐的爱情不同,沈复与陈芸的爱情不由色而始,而是倾心于芸娘的才情与能力,“武”能赚钱养家,“文”能赋诗风流,性子柔顺,颜值可人,于是下决心娶芸娘为妻。

婚后生活如何呢?自当甜蜜。这一点可在《闺房记乐》中获得佐证,夫妻二人从最开始的矜持相敬,到耳鬓厮磨。

“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这倒让我想起纳兰性德的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因为寻常,更觉得动容。

当然,很多人并不看好沈复与芸娘的风花雪月式的小资爱情,足够浪漫,却不堪现实打击。实际上,他们的爱情,外表小资,内里坚实。

什么是好的爱情?我觉得需要两个标准:第一是价值观的相合。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是这样谈爱情的:

仿佛两个圆的接近,那相交的契合便是爱情。契合可以表现于共同的生活圈、相同的语言和价值观、互相欣赏的爱好趣味,包括性格,等等。它不需要重合,也不需要包罗万象,它只需要有那么一个方面心有灵犀的合拍。

沈复与芸娘的恩爱基础,不在于妻子恭顺,丈夫威严,而在于志趣相投。

沈复非常得意的一点就是陈芸“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芸娘不仅与沈复癖好相同,而且能够明白沈复的眉眼之意,心灵相通,默契十足,能携手一起访拜名山、搜探胜地,也能女扮男装共游庙会。上一个如此志趣相投的夫妻,大概要回溯到李清照与赵明诚了吧。

那志趣相投,是否就是足够好的爱情呢?非也,好的爱情第二个标准就是:了解和自由。

正如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说: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好的爱情,单单爱你是不够的,还要懂你,给你自由。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难的,因为很多夫妻,更愿意以自己的理想标准来重塑伴侣,而不是给予他们做自己的自由。

沈复与芸娘是夫妻,更是良友知己。沈复性格豪爽,落拓不羁,重情重诺,识人不清。但芸娘一直是了解他的性子,悉心体察,不加介意,即便是在缺衣少食的日子里,沈复不喜欢谈论官宦升迁、衙门时事,不喜欢八股文章、打牌掷色,却一生追求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慷慨豪爽、澄静缄默。我们骂他渣男,骂他不求上进无力养家,但芸娘不指责,而是尽可能地保留沈复的本性,让他有做自己的自由。

这在心理学上属于爱情的最高层次——共生层次,即当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存在,我们也有能力看见对方的真正存在了。如果我们不喜欢对方的真实存在,这段关系也就到此结束了。这个阶段是双方都看见了对方的真实样子,并且能够在人性的阴影面也相拥,它涉及了我们内心最重要的一直在寻找的归属感。

在《红楼梦》第32回,史湘云因奉劝宝玉学习仕途经济,而让宝玉心生恼怒。贾宝玉为何与林黛玉亲近呢?因为“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也正是因为听了这句话,林黛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从此认定宝玉是自己的知己和爱人。

那么,反观沈复呢?陈芸从一个沉默寡言,拘泥多礼的新妇,到能够成为一个可爱有趣的女子,中间少不了沈复的支持。无论是读书作诗,还是出门游玩、男扮女装,沈复从来没有用丈夫的身份压制过陈芸,反倒是处处鼓励,处处维护。即便是芸娘被公婆所厌弃,沈复也从无半句责怪之言,而是不离不弃,悉心安抚,共同进退。因此芸娘临终前,始终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丈夫,因为自己,而让丈夫不被父母所喜欢。从这一点上,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说沈复是渣男。

我时常在想,我们为何讴歌宝黛爱情呢?不就是因为这种惺惺相惜的爱太过难得吗?两个精神契合而相爱的人太少了!懂你的人少,让你肆意做自己的人更少。

我们向往宝黛的爱情,却又责骂相同人设的沈复是渣男,无外乎是因为沈复与陈芸让我们看到了宝黛婚后的生活:贫困交加,曲终人散。

因为我们都认为:婚姻的持久,不在于爱情,而在于经营。所以,现代人常常戏谑说黛玉适合作情人,而宝钗才是适合与自己共度一生的老婆。

也正因为如此,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才最是难得,因为纯粹,因为有相知的快乐,也因为有做自己的快乐。世俗无趣,所以才要过得更加有趣。

二、坎坷记愁:生活是需要面包的

如果说《闺房记乐》重点讲述了婚姻里的爱情,那么《坎坷记愁》则残忍地揭开了婚姻里的一地鸡毛:被公婆厌弃、被兄弟算计、被朋友坑害,很多事情都围绕“钱”,一层层地割开婚姻的皮肉。

被赶出家门的夫妻二人,一个久病不愈,医资昂贵,一个持续性失业,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育,可想而知,生活被逼到了死角。最后不得不打发了一双儿女,背井离乡,最后客死他乡。虽然人生实苦,但好在从无抱怨,更无埋怨,贫贱夫妻的相互扶持的情义,最是让人哀痛。正应了那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人生何以坎坷至此呢?沈复说乃是自己重情重诺,爽直不羁。而后人说:这是因为自作孽。

知乎网友曾这样评价沈复:沈复就是穷人家的宝玉,不知经济之道,只知风花雪月。明明是穷酸文人,却满脑子的诗情画意,拿着一派和他身份远不相符的名士风流,真是可悲。

简单来说,沈复就是一个没有过硬的赚钱本领的文艺男青年,但文艺不能当饭吃,这才是很多人骂他的缘故。究其原因,一来在于古代大家庭里少爷的教育培养方式所致;二来在于读书人的志趣和精神追求。所谓读书人,多半重意趣情致胜过重谋生物质。何况从小生活在安康之家,没吃过缺钱的苦,也便没有对钱有过大渴望,以至于真正没钱的时候,发现钱好难赚呀。

生活,可不就是这样吗?像我这样从小生活在贫苦之家的孩子,即便读过书,也养成了一些风花雪月的小情调,被朋友们误以为是个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其实骨子里,我务实世俗得很呢,这是我文艺或者伪装文艺都掩盖不了的。

而沈复,就不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生活所迫,倒不如说他是主动选择。只要有一丁点的选择,他就更愿意随心任性,过自认为的“风流”生活。他不是完全没有生活能力,但不擅长经营生活。所以,很多时候,看似失控的人生,其实都是自己步步主动选择的后果。

我总是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上说的一句话: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可能对于沈复来说,最大的悲剧就是: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他想要的是诗书在手娇妻在侧的灵肉合一的生活,但很遗憾,精神与物质常常意见相左。

三、浮生若梦:要爱情,还是要面包?

不光是沈复与芸娘,现实生活中多半婚姻家庭都面临一个终极命题:要爱情,还是要面包的抉择?既要爱情,又要面包?想得美嘞!

最完美的婚姻状态,可能是有100分的爱情和100分的面包。但是,这种完美的状态非常少见,于是大多数婚姻家庭都选择了:50分的爱情和50分的面包。从而,来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和两个人的一生。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减半的爱情和面包,让多数婚姻家庭都是鸡飞狗跳:

有爱情,有陪伴的人家,在抱怨伴侣挣钱少;有金钱,有物质的人家,在抱怨伴侣不浪漫。有人一边享受自己丈夫听话、温暖、爱做家务、体贴粘人,却又一边在埋怨丈夫阳刚不足、挣钱不多、事业不大;有人一边想要妻子貌美如花、吟诗作赋、风流高雅,一边又嫌弃妻子奢侈败家、年老色衰、不懂情趣。

其实,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自己什么都想要。

对于沈复和芸娘而言,无疑选择了爱情。面包不重要吗?重要!但对于芸娘和沈复而言,他们更向往的是夫妻之间心灵契合相互包容的爱情生活。

我们都在替芸娘不值,孰不知芸娘也许在笑我们看不穿。《浮生六记》之所以流传,不正是他们的爱情让我们歆羡吗?我们看芸娘死前说的话,从未后悔过跟沈复过贫穷的日子,倒是字里行间都是对夫妻生活的不舍和感恩: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有人爱情至上,有人金钱至上,这都算得上是求仁得仁,又何怨?怕只怕我们都想得到,在追求的过程中所心生怨恨,而忽视自己所拥有的。

所以,到底是沈复可恨,芸娘可悲,还是我们汲汲追求却一地鸡毛更可怜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