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角度聊【报行合一】

另一个角度聊【报行合一】
2024年02月26日 21:02 大鱼测评

最近不少产品持续下架,和去年的逻辑不同,今年主要是受到【报行合一】政策的影响。要么彻底下架,要么重新设计后再上。

就目前态势来看,政策执行非常坚决。2月初的《关于2023年度人身保险产品情况的通报》里,因产品设计不符合“报行合一”基本原则,有不少保险公司被金融监管总局点名整改。

报行合一算是保险行业监管的一件重磅事件,常规解读就不聊了,想从几个视角来谈谈看法.

从中式监管的理解

相比于海外,咱们国家的监管从来都是更加严格的。相比海外的自律性监管,中式监管可以给到老百姓更好的托底,以及更强的安全感。

但也如硬币之两面,过度严格也很容易打击市场的热情,限制创新,导致短期矫枉过正和行业信心不足。

因此,监管思路也不会一成不变,而是会动态平衡的。从长期看,监管的初衷是行业健康发展。

既要健康,也得要发展。

如果过度卡风险,保险产品没创新,没吸引力,保险公司和渠道销售都躺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短期看,今年1月几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数据的确有点惨淡,开门红堪称最淡开门红,不过多少也有些预期之内。一个严格的防风险监管政策,不可能短期对保费没有影响。

数据:公司公告,东海证券研究所

不过关于监管思路这一点,其实也可以参考房地产和教育培训,先管先锤,但一旦发现锤得太狠,又开始宽松呵护。

今年过年,《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稿出炉,严打触底之后,最新的条例其实又给了一点活路,教培海外几只上市的教培股,新东方、学而思,高途都赢来了暴涨。

从大环境背景的理解

为什么推行这些政策如此雷厉风行,放大一点,是金融行业这几年主旋律就是防风险,从中国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思路上就可以看到。

而从更大的框架来看,则是再在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国家这些年反复强调“坚持底线思维”,比如粮食安全,信息安全,相信你我都能感受得到,就不展开了。

金融行业的安全和防风险,自然也是“安全”大局的重要一部分。

比如资管新规,比如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信托行业可以看到清晰的防风险主线,而保险公司虽然整体风险要低一些,但在安全大背景下,在利息环境持续走低环境下,利差、费查、死差的风险,也都得一个一个来卡。

从行业周期的理解

如果往外看看,其实很多行业都具有很大的周期性。之前也在私募基金和信托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对券商、银行、信托、基金这些行业大致多一些感知。

周期性行业繁荣时,躺赚真是非常容易,但周期性低点(比如去年),的确是异常惨烈。券商的朋友,无论是分析师还是经纪,可以说遭受了收入和心理(被客户质疑)的双重职业打击。

相比而言,实话实话,这几年保险行业还是不错的,尤其从于销售端和收保费的角度。

由于整个市场房价持续低迷,股市基金连续熊市,导致了居民风险偏好的大幅度降低,储蓄意愿强烈。所以反而大环境越差,储蓄险越是热卖。

但这种情况显然也是周期短暂得。保费是要拿去投资的。保费也是负债,收的多,压力也大。利率持续下降,外部投资收益降低。保险公司再一直“赔本赚吆喝”,最后万一陪穿了,还得监管都兜底,所以提前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另外一点,大家风险偏好降低,来存一波保险。但如果自己收入没有增厚,后面预期自己收入降低,存钱的预算也会多多少少有影响。

所以保险的周期也是客观存在的。短期不等同于经济周期,但长期还是和经济周期正相关。

最后

其实保险行业往大看,已经是非常稳定和向好的行业了。存在600多年的商业模式不会被颠覆,需求又是长期存在,国家长期非常支持。随着老龄化深化和居民财富观的更加理性,保险配置的比例还会逐渐向上。

而未来几年我们也可见的是,分红险会慢慢成为储蓄险主流。甚至很快会看到一些保底利率更低,预期收益更高的产品。既符合防风险思路,又可以做到对客户更有吸引力。只是分红险的大面积普及接受度,还需要点时间。

另外,行业销售人员继续减少,但也会趋于稳定。保险销售“大进大出”的现象或许会有所改善。靠网红产品炒作销售的营销效果也会逐渐减弱,保司和渠道的“卷法”或许又会有所变化。

总之,对于报行合一,短期影响很大,但长期看也许又没想的那么大。跳出狭隘取景,也许思路和解读也可以是不一样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