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C BAP1缺失胸膜间皮瘤一线铂+培美曲塞化疗生存更优

IHC BAP1缺失胸膜间皮瘤一线铂+培美曲塞化疗生存更优
2022年09月28日 12:13 见实科技湘儿

BAP1是胸膜间皮瘤(PM)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Louw等最近发表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主要评估IHC BAP1缺失是否与PM患者铂+培美曲塞一线治疗生存改善相关。其结果表明,IHC BAP1状态可以预测PM患者一线铂+培美曲塞治疗后的生存,可能对BAP1状态不同的PM患者的治疗决定产生重大影响,与其他预后变量协同有助于更好的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研究背景

间皮瘤最常见的原因是吸入石棉,超过70%为PM,诊断后通常只能是姑息治疗,总生存(OS)不足12个月。近20年,铂+培美曲塞一直是PM的一线标准治疗,缓解率40%,延长生存2-3个月。最近,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的联合免疫治疗获批PM一线治疗,较化疗可进一步改善OS,但对上皮样亚型作用较差,因此未来几年化疗仍可能继续在PM治疗中发挥作用。目前尚无具有临床意义的预测性标志物用于筛选患者,以更好的进行治疗选择。

BAP1是肿瘤抑制因子,正常间皮细胞表达,在PM中经常发生遗传、表观遗传和蛋白水平异常。BAP1在DNA修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铂+培美曲塞治疗反应的机制中发挥作用。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IHC BAP1是确定BAP1状态的可靠方法,可发现双等位基因功能蛋白缺失。约60%PM存在BAP1缺失,不足5%PM的BAP1存在胚系突变,研究发现BAP1胚系突变PM的生存优于无胚系突变PM,获益于含铂治疗。目前少有研究评估IHC BAP1状态与铂+培美曲塞治疗的相关性。基于BAP1的生物学功能和BAP1胚系突变患者生存更长,我们假设PM肿瘤BAP1缺失可能预测铂+培美曲塞治疗后的生存。

研究方法

对丹麦奥尔堡的PM(n=114)进行组织微阵列BAP1染色,提取人口统计、临床和生存数据,排除手术病例。通过Cox回归和Kaplan-Meier方法,评估BAP1状态与OS的相关性。澳大利亚珀斯的独立队列验证结果(n=234)。

研究结果

丹麦和澳大利亚样本中,BAP1缺失率分别为62%和60.3%。经组织学亚型、一般状态、年龄、性别和治疗校正后的多变量分析显示,BAP1缺失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HR=2.49,p

图1 丹麦(左)和澳大利亚(右)队列根据BAP1 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2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BAP1表达并接受一线铂+培美曲塞治疗患者(红)和接受BSC患者(绿)(A)丹麦;(B)澳大利亚

讨论

目前尚未发现对PM患者初次化疗后生存具有预测作用的标志物。这项研究揭示并验证了铂+培美曲塞一线治疗的BAP1缺失患者OS增加超过8个月,而BAP1表达患者的中位OS与BSC患者相似,这说明所有PM肿瘤均应进行IHC BAP1检测,BAP1表达的PM患者化疗应谨慎。

自2003年以来,铂+培美曲塞一直是适合化疗PM患者的一线治疗,并可为少数患者提供手术机会。这项研究中二个队列分别有34%和41%患者因身体虚弱、个人偏好、并发症、晚期疾病等原因只接受了BSC。使用疗效预测标志物可以通过选择患者而避免过度治疗,间皮瘤亚型虽有预后作用,但预测化疗疗效作用差,既往也尝试了多种预测PM对铂+培美曲塞治疗反应的标志物,但均未纳入临床实践。

BAP1位于3p21,是PM中最常改变的基因。最近研究表明,3p21缺失或突变是PM的早期事件。BAP1编码的去泛素化酶,参与同源重组、DNA修复、细胞周期控制、染色质修饰和凋亡。BAP1缺失为化疗患者提供生存优势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最合理的解释是DNA修复系统受损,无法修复铂诱导的DNA损伤,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导致细胞凋亡。铂治疗BRCA1/2缺陷乳腺和卵巢恶性肿瘤有类似发现。

目前缺少对标准治疗后的PM生存与IHC BAP1状态之间的关系的大规模评估。已有研究结果参差不一,多数研究认为经其他预后指标校正后,PM生存与IHC BAP1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这种不一致的结论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数量少、缺乏验证、患者异质性、研究规模、治疗以及对已知预后指标的调整或缺乏。这项研究发现,BAP1是非手术的铂+培美曲塞治疗的PM患者生存的预测标志物,与其他预后标志物(如年龄、性别、ECOG-PS和组织学亚型)无关,根据BAP1状态不同,患者生存差异超过8个月,具有临床意义。

作为首个评估BAP1状态与一线铂+培美曲塞治疗后生存之间关系的验证研究,其重要性还在于发现,与BSC患者比较,BAP1表达患者化疗相对缺乏疗效。化疗的BAP1表达患者的Kaplan-Meier曲线与BSC患者相似,表明BAP1表达患者铂+培美曲塞化疗获益很小(图2)。

由于预后和预测标志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完全,这项研究对二个队列的BSC患者分别进行了亚组比较。结果发现,澳大利亚队列中BAP1缺失与BAP1表达患者的OS存在显著差异,丹麦队列中无显著差异。这种异质性可能是由于样本数较少所致,但再次反映了文献中BAP1预后作用的混杂性。

CheckMate 743研究显示,与一线铂+培美曲塞治疗相比,PM患者双重免疫治疗的OS获益更大,因此人们可能会质疑BAP1作为化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尽管双重免疫治疗可能作为治疗标准,但上皮样PM免疫治疗的中位生存差异为2.2个月,而非上皮样PM为9.3个月。毫无疑问双重免疫治疗是非上皮样PM的最佳选择,可能的副作用和高昂成本促使临床医生可能会对上皮样PM进行化疗。丹麦最近只批准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非上皮样PM,因此铂+培美曲塞仍是多数无法手术PM的一线治疗。

根据这项研究结果,铂+培美曲塞治疗BAP1缺失上皮样PM很有吸引力,二个队列中,与BAP1表达上皮样PM相比,生存延长超过6个月,因此免疫治疗可作为BAP1缺失上皮样PM的二线治疗选择。

社评

携带BAP1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个体易患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恶性间皮瘤,约10%恶性间皮瘤携带BAP1胚系突变,约60%肿瘤的细胞核中缺少BAP1表达。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Louw等尝试通过IHC评估恶性胸膜间皮瘤双等位功能性BAP1蛋白缺失是否可以预测一线铂+培美曲塞化疗的生存获益,结果表明,与肿瘤BAP1表达患者相比,肿瘤BAP1缺失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对铂+培美曲塞化疗反应良好,表明评估体细胞BAP1状态可能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选择具有预测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患者数量较少,丹麦队列42例,澳大利亚队列108例,理想情况下,标志物假设需要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前瞻性评估,而且不清楚有多少患者携带BAP1胚系突变,因为有研究表明BAP1胚系突变患者含铂化疗的总生存增加。

长期以来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一线铂+培美曲塞是标准治疗,CheckMate 743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的生存获益高于化疗,在肉瘤样型患者中尤其明显,就此改变了恶性间皮瘤的治疗格局。由于恶性间皮瘤的全身治疗选择极为有限,BAP1缺失预测化疗疗效的实践意义似是并不突出,但无论怎样,Louw等的研究表明,接受含铂化疗的BAP1缺失患者较BAP1表达患者生存更具优势,这对于患者而言仍是一个好消息。

本文转自肿瘤资讯(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