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BIM运用 · 一个“老”机场,一个“怪”机场

机场BIM运用 · 一个“老”机场,一个“怪”机场
2023年05月06日 17:41 大象云科技

【大象云 · 寄语】

建筑物常常给人以熟悉的环境和气息,从而让人们在纷扰繁杂中拥有一丝丝安全感,可以在外风涛海浪之后在港湾中小小休憩。而同为时空架设的机场,同为建筑物之一类,却有着与通俗意义中建筑物完全不一样的定位。

人的脚步,从来不会在机场端驻留,或来或去间总是匆匆一瞥,窜通着一个区域城镇与其他经济体的枢纽交通;城的门户,从来都不离不弃地值守,当归当往中一直为客流的首末帷幕,总以其布局立体谕示着城市的文化属性,以强势理念欢迎并吸引着八方的才气。

人的气息,载动于机体飞行,保障于机场设施的运作如故;城的文化,树立于建筑造型,印象于一切皆有法的运营到位,而英国伦敦“老”机场Gatwick和美国丹佛“怪”机场Denver,正好以实际做派印证了以上念想。

【伦敦Gatwick老机场 · 历久铭新】

文化属性的差异决定了民族性格的不同,而民族性格微妙展示出的行为特点,综合其上便成为一种强势文化的行为特征,最终在具体的行事方式、运作特点、机制架构上都有了长期有效的范式,最终形成了时间维度的历史记载、空间格局的不断雕塑、逻辑思流的定位迭代。

作为世界上老机场之一,1930年启用的伦敦Gatwick穿越大半个世纪来见证航空业、飞行器、客物流的起承转合,而时至今日依然是50多个航司的重要驻点,枢纽联络着超过200多个目的地。如今的Gatwick,已经不是1950s年代以来的政府运营,而是自负盈亏的独立机构,这也意味着其底层逻辑的强势文化,面临着市场化“冷面无情”的评判。

所谓文化的强势,如同思索的角度,同一物却有万种法,进而演化出众生相,而工业革命老牌国家的沉淀,实验性的务实、基于数据的预判、回归实际的空间腾挪,成为这座2019年已超过4500万年人流次中转之地的运营逻辑。4500万年人流并非纷步踏来,而是借由众多庞然大物的起降接连而至。

Gatwick机场双跑道,一条作正式营运,另一则为紧急备用,角色的限定让正式跑道虽然看似有1400个标准网球场的占地,但3337米长、44米宽的跑道路面依然承受着高峰期每小时55班次进出港、超过950班次单日运流的顶限压力。时间,在Gatwick是奢侈的符号,任何秒针的冗余都意味着高昂的代价。

跑道的维护,以7至8年为周期,需要超过100位作业人员,40多辆特种工程车辆的协同配合。基础的工序便是移除跑道上的安全导引灯等机电设备、铲除过往破损沥青路面并妥善安置、再次浇筑铺设双层沥青、在凝固冷却之后回填相关机电部件,简单的工序却在时间的压迫中显得异常紧张。

时间的压迫体现于两个方面,Gatwick作为伦敦第二机场,是无检护期概念的存在,因此若长的跑道只能分段分批、在夜间休息的时候进行,其次便是夜间维护的时间不足8个小时,从当晚21点30分持续至次日清晨5点,工序对应的进度节点以15分钟为单位,错失一个单位便意味作业完成窗口的关闭,便需要启用备用跑道以迎接在作业保养期间、早已飞行于空中的各趟国际航班。

作业团队需要在正式维护工程前数月,便开始相关施工方案的测算,基于过往历史当期的气象数据、温度偏差、工序节点等安排,全力保证特殊配方、超强物理性能的沥青材料能够在正确的时刻铺设在阶段性跑道位置,并最大程度避免伦敦多雨等气候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对于进出港的飞机来说,逆风而动是标准的专业操作准则,对于风向的把握直接关系于施工作业的跑道位置。

一个“下料”的动作,牵扯着位置、配方、时刻、温度、降雨、风向、航空专业操作等种种方面,其又由过往、当下的各类颗粒性数据层层堆垒作为认清事实、客观研判、方案预测、评估校正的基础,强势文化输出下的观念尺度和作为方式,最大程度保证了维护阶段的各期,来往宾至的航班起降运行的如是自然,以平滑着经济命脉中枢的各种波动干扰。知微见著,有多少可以借鉴思考?

【怪诞故事群聚 · 美国丹佛国际机场】

地下军事设施、地下UFO研究基地、秘密关押监狱等,这是一座少有的与“阴谋论”紧密相关的机场,迄今各类关于怪诞故事的论述文章过千篇,让人们在抵达美国掘金之城的时候便感觉到了那种先天冒险、其乐无穷的文化属性。

美国丹佛国际机场(Denver International Airport),全美第五大繁忙机场,坐拥85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把持着年超6000万人次的客流量,1989年开工起始便拥有了大量野史传说,而所谓的怪诞对应的不过是一个个航空业中运营的基础设施——占地宽广,为的是排除竞争并最大程度开放空域航道资源;地下工程,其因为早年其行李运输等后勤系统并非今日自动现代,皆需自身有车辆通行的高速网络以快速实现托运送达。

柯蒂斯 · 芬特雷斯(Curtis Fentress),丹佛国际机场的设计师,曾有描述到“机场作为一种流动性极强的建筑存在,其以自身作为人们对于一座城市想象的起点和载体,因此在达到某种功能性的冗余平衡状态之外,更需要一种城市的文化属性赋予于建筑”。丹佛国际机场的屋顶或许便是一大例证。

丹佛掘金之城的特色,在于其广阔的土地展开中,虽然机场与市中心超过20多英里的距离,但夜晚灯光的点缀依然会将机场的融入残红天际线中,成为地平线中不可忽视、极具标识的一个坐标点,这就如同眺望丹佛城周边的漫际群山一样,层叠着幻想出山外有山的存在,如同惊涛海浪般立于眼前,带来一种不可辩解、只能臣服的雄壮。

而这种雄壮的造型,在设计师的手中却化为薄如衣翼的一片玻璃纤维,以特佛龙材料制成,高温度耐受性、强物理抗力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还原远方群山的峰脉,并在风中展动而幻如海啸般的动感。34个白色圆锥勾勒的丹佛城天际,顶有通风并全部二层中空,以避免意外情况导致的首层破损、二层补足。在多次试验模拟中,这种玻璃纤维击败了混凝土、玻璃、钢架等候选项,在模拟应力分析、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成为最佳的选择。

虚拟化的场景分析,依托着客观采集或掌控的数据,而在丹佛机场2022年启动的综合设备翻新过程中,资产管理(FM · Facility Management)的实现便依托着工程团队对早期建设中以“卷册、磁盘”为载体的近900万份材料予以重新数字整理,统一至云端CDE(Common Data Environment)并结合着最新的点云现场勘查、过往传感统计等最新数据,对未来某个阶段、某种场景、某个方案下的人流、物流、金流有更深的量化研判,以得出更佳的资产设备翻新标准。

【大象云 · 结语】

英国伦敦Gatwick机场的跑道维护,15分钟看似时间单位,实则便是上下划设的生存空间,而美国丹佛国际机场的奇谈怪论,官方立定辟谣却无过于在意,某种程度也知谣言止于智者、妙谈吸引流量的生态道理,明知不用作为而不作为,或许是真作为。某种程度,生存空间和真作为,皆是立于实践而指导实践的强势文化侧写。

经过数代人的卓绝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今时今日的盛华气象,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的是无数劳动者对于职责岗位的坚守,以及在过程中朝着更加可持续、更加高效能的生产方式递进。建筑等客观存在,作为见证坚守过程的时空横竖,更需要以一种客观现实、回归真相、量性驱动的强势文化理念,将其既作为生产工具、亦作为生产资料投入到未来美好愿景的实现事业中。

改革开放以来的以实践说话,孕育了强势文化于新时代的民族性格,勤于执守而久久围攻,秉于真相而恒之自察,愿景可期!

声明:本文所有文字版权均属大象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欢迎来访交流。如需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稿件来源:大象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