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皇宫剧院 · 凌空10米的“第二人生”

纽约皇宫剧院 · 凌空10米的“第二人生”
2023年07月11日 10:32 大象云科技

【大象云 · 寄语】

“ The Wrong Building,The Old Building! ”

这是主持纽约时代广场TSX大楼改造项目的负责人对于项目大楼包裹中的“纽约皇宫剧院(Palace Theatre, New York)”的“戏谑”,而当我们仔细观摩这座大楼的周边构造,不难理解项目施工团队的“苦衷”。

姑且不论苦衷内容,当万事具备、功业阶成的时候,秉息回首项目的过程,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正因为有了老剧院的不当存在,正缘于种种建筑条件的限制,才催生出了纽约建造历史的又一个经典案例,此是否可理解为“创新萌发于限制、创造驱动于滞碍”。

借着这种矛盾的相互叠生,凭着施工团队的异想工艺,纽约皇宫剧院正在以戏剧性的情节开始了剧院生命的“第二人生”。

【辉煌过去 · 如今真已黯淡?】

作为曼哈顿这座13英里仄长岛屿的核心地带,自1900s初期“百老汇(Broadway)”便被称之为“永不落幕熄灯的大街”,更得名The Great White Way而凸显其美式过往繁盛。而繁盛的核心载体,便是一个个灯光璀璨、海报色美的剧院时空,无数的舞者、艺人、明星、娱记、星探云集于此,各找寻中或等待于找寻。

多元文化的温床不断在其中升华,和大多数社会性势能一致的规律,万花众中必然有一王夺魁,而时至今日公认的角色便是“纽约皇宫剧院 Palace Theatre”,其如同观众狂热情绪的自然导流,将时空的人物气息不断凝聚,如同心脏般将盛宴泵送至百老汇、曼哈顿、美式文化的各个角落。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虽皇宫剧院不至于这般境地,但1980s纽约相关部门的一纸保护令依然侧写了其辉煌已黯然,更多作为一种追忆的寄托和时代的证据客观存在。保护令注明了包括帝国大厦在内的若干建筑,其都象征着纽约在外的文化形象,超然处于不可轻易拆除改建的地位。

法令内容甚为细致,从内部装修灯饰到层层座椅布置格局,都明确于纽约市政的保护范围之中。起草条款的执笔者可能没想到,若干年后此看似限制令的字文笔触中,也提供了后人予以范式破障、奇思重构的解决路径。

【大智若愚 · 拆不掉,那就抬起来】

作为寸土寸金的时代广场,多少年不变的经典街景相片,多少建筑为能够在其纵深布局中能够小露尖尖角而对时空利用的技艺做出了极致的变幻,而由侨外投资的TSX商业综合体改造项目,算得上其中的翘楚。

空间有限没有向路人展示的专用舞台?那就向上突破寻找大楼外围的空间,悬挂式“生搬硬造”出一个艺术演绎的所在;舞台有限而只能照顾近景看客?那就化整面大楼幕墙为巨型LED背板,让灯影玄幻于舞演周边,让远处的“朝圣者”也能早早发现心之所向、梦之向往的地方;底层因皇宫剧院占位而商用有限,更因市政保护令加持护佑而不可“摘除”,如何是好?

谜底往往藏于谜面上,保护令的详细囊括了剧院之里,却未字眼表述其外,既然绕不过,可否搬开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商业综合体将凝聚尖端娱乐科技,但朝圣的心仍需要以文化涵养来富足千里前往行为的合理性,可否将剧院的时光沉淀转为新商业的文化心脏,让这颗曾迸发多元文化热度的时代明珠继续为新商业、现代时代广场而发光发热?

现代工程科技的回应是“有何不可”,新商业需要的是30英尺(约合10米)的贯通空间,那么就“抬起”皇宫剧院以俄罗斯方块般的腾挪即可,让这座170米高、48层楼,兼具豪华酒店、商业娱乐、文化艺术的新兴大楼拥有“皇宫剧院”所在的地址标签。有了豪云志气的创新方向,更需有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的可行性方案,所有关注汇成一个问题——抬升一个剧院,真的就这样简单?

【参数化测算 · 求实求是的创举】

TSX商业综合体项目,整体大楼内外拆除约75%原有存在,而对其中25%进行了彻底重构,而皇宫剧院的抬升无疑让25%重构成为了整个施工项目中最为艰难、最为值得里程碑纪念的创举。撇开通俗意义的规模和量级,事物本质可知微见著,客观规律的线脉总是牵引于若干关键参数的数学关系之上,因此虽然为人惊叹的抬升创举,依然能够用若干数字来展示其纯粹的“美”。

34台起重机、136台千斤顶,面对的是一个超过6000平方米、重达6300多吨的庞然大物,最终实现的是每小时约0.6厘米的抬升、总计30英尺(约合10米)高度的凌空、逾50个日夜的持续工序。调皮的美国人以“手指指向”的箭头图标,日夜宣告着这块水泥体的海拔变化,但在内行的数字化、参数化工程师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公式推导。

三个结构设计的专业团队对全楼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以评判在工程方案的沙盘模拟、应力推导等阶段中,各种数据的反馈都在预期的限值之中。4个月工程的时间框架,将四横八柱的抬升工程切分为了三个大阶段。

其首先便是全大楼新结构应力的分析推演,通过设计强化超级支撑承重钢柱,并对外立面多余大楼部分进行拆除,坐落剧院之上的大楼主体结构由四根方形坐标承重钢柱予以稳固。在外环境稳定冗余的安全边际下,内部的剧院“堡垒”开始拆除过往为支撑上部大楼楼层而增设的支撑钢结构,从而预留出未来剧院“抬头”的位移空间。

阶段二,便是对剧院未来的底部抬升驱动安装必要的设备。通过数据模拟下的结构分析,参数化结构指导工程团队破障掏土的清理出剧院及大楼的底部空间,并通过搭建厚达6英寸的钢筋混凝土环梁结构,让剧院如同待裹覆奶油的蛋糕一般承托在超大的平面台盘上,底又由无数钢架下的136部千斤顶联力撑起,从而准备“深蹲起跳”。

阶段三的决战时刻,无数激光采集的水平全站数据,通过系统不断汇集到结构团队的知识图谱和应力模型中,经由转化运算而层层断定大楼稳定性的偏差与否,而起重机驱动下的千斤顶,其每台自都有独立液压电控控制,电缆捆索交相系于终端的液晶操作面板,其机械工程师如巨轮舵手一般四两拨千斤,在众多“瞭望”结构安全的同僚呼应下,轻点拨图界以缓缓启动巨力,只觉地面微颤而头顶渐轻,如此往复而硬是在烟尘迷霾中生就出一个偌大的10米空间。

大楼内嘈嘈杂杂,围挡外熙熙攘攘,路人交错于各大周边商业中心的同时,可能没想到纽约历史上最复杂的施工项目正隔墙发生。从某个角度,或者也可说正因为了路人感觉日常的自然,以至于零错误冗余下“逼迫”出了时代的经典。

【大象云 · 结语】

纽约皇宫剧院(Palace Theatre)在预备抬升的早期准备阶段,工人细细清点内部各大老物件的同时,发现了不少时代的印记,如过往遗留的海报、当年路街播散的宣传册、淑女随持的纸质页扇,其色彩、文言、斑驳都提醒着剧院曾经的青葱非凡。

时代的发展催生市政的需求,商业的交融温存创新的勇敢,科技的进步奠定实现的可能,而这些要素的积聚都源于1980s一张小小保护令上的若干隽永文字,其如同上帝一般在规限某些路径的同时,开启了另一道匝道,不过需要行进者走慢些侧脸留意,别错过了那个出口。

何为创新之法?又如何面对所在行业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当我们将问题当做创新的“限制类”前奏的时候,我们便可开始朝着正确的角度,侧脸找寻解决路径的出口。

声明:本文所有文字版权均属大象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欢迎来访交流。如需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稿件来源:大象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