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雄辉
“纸钱风起月昏黄,儿女庭前罗酒桨。自是金银魄力大,阴曹人世两心香。”
这首《锦城竹枝词百咏.七月》,作者是清朝的冯家吉,写的是七月十五夜“赏孤”情景。“赏孤”,就是烧“纸钱”给孤魂野鬼。这是七月十五特有的习俗之一。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民间戏称:鬼节。道教称七月半为“中元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七月半,融合了民间祭祖、道教超度、佛教报恩诸多内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客家人过七月半,各地大致相同。
七月刚至。家家户户,开始购冥钱、纸锭。最忙碌的,莫过于钱纸铺,一天到晚,人进人出。一年当中,钱纸铺只望清明节和中元节卖“大钱”。村村堡堡,老嬷嬷更是没闲没歇。天蒙蒙亮,老嬷嬷便开始裁“烧纸”,有的一手握“钱凿”,一手执木棒,木棒敲击“钱凿”,随着间或发出的“哐”“哐”声,一个个“孔方兄”便跃然纸上;有的边按模板边印《往生咒》,口中还念念有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有的边念《南华经》边折“金银”纸锭……
七月初十开始,家家户户忙于制备“袱子”(即用印制好的纸钱、《往生咒》等若干叠,外包白纸,包成包袱状,上面写上祖先姓名等。类似于凡间日常生活中的邮递包裹)。
待到七月半,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割鸭、“洒花”、褪毛……备贡菜、写“袱子”、备酒食……
“点烛哟!”“点烛哟!”
几声吆喝。三三两两,肩挑手提,直奔水口社公、村中祠堂和自家香火厅。
点蜡烛、烧线香、摆贡品、焚纸钱……一脸虔诚,心怀敬意!
依次点好香烛、焚完纸钱,已是日薄西山。大家匆匆往家赶,家中还得备酒食礼敬祖宗呢!
添柴烧火,摆碗摆箸,倒酒筛茶……摆满一桌的菜。
“七月中元,恭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点烛,燃香,膜拜,象征性请祖先进食。而后,便开始焚烧“袱子”。烧完“袱子”,还得去屋外的叉路口点烛、燃香、焚烧散“纸钱”以赏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许多地方,家家户户还会凑钱请道士设坛礼忏诵经,施放焰口和放河灯,打清吉醮,以祀亡魂。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
“霓灯万盏照黄昏,盈酒三杯敬野魂。莫管凡尘云暗度,但祈冥地少凶浑。”
作者:感恩的心,(本名俞雄辉)客家祖地福建宁化人,动物医生。喜欢客家文化,喜欢涂鸦。偶有作品散发报刊平台,福建省三明市作家协会会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