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邀请中国投资,一边对华加征关税,莫迪政府的制造业美梦破碎

一边邀请中国投资,一边对华加征关税,莫迪政府的制造业美梦破碎
2024年09月12日 19:21 智能观天下

来源:商业洞察先锋

在全球经济版图的重构中,制造业的振兴无疑成为了众多国家竞相追逐的战略高地。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远离东亚的美国,也深刻影响着正面临乌克兰危机挑战的俄罗斯,以及我们的邻国印度。各国政府纷纷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稳定的基石,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印度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其对“印度制造”的推动及其与中国之间的互动,成为了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一大看点。

自莫迪政府上台以来,推动“印度制造”便成为其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莫迪总理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将印度打造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中心,接替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一愿景背后,是印度对经济增长的渴望以及对国际产业格局变动的敏锐洞察。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尽管印度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其制造业,但印度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仍然有限。部分西方企业虽尝试在印度设立生产基地,但投资回报普遍低于预期,有的甚至陷入亏损,导致一波外企选择撤离印度,这对莫迪政府的制造业振兴计划构成了严峻挑战。

面对外企撤离潮和国内经济压力,印度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其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自2020年边境摩擦以来,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投资,包括抵制中国制造产品、封禁中国应用等,试图以此作为对中国的一种回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莫迪政府逐渐意识到,这种限制不仅未能有效促进印度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反而可能阻碍了印度经济的整体增长。

英国媒体和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印度不能成为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将难以提升。在此背景下,印度政府开始考虑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以期吸引中国资本和技术,助力“印度制造”的崛起。

在放宽对中国投资限制的同时,印度政府却在钢铁进口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印度财政部宣布,将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钢材进口施加高额关税,税率区间为12%至30%。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全球钢铁市场格局中,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互动尤为引人注目。印度此举背后,既有提升本国产业技术水平的考量,也有保护本国制造业的意图。

印度虽是全球粗钢产量第二大国,但在高端特种钢领域,其技术实力与中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特种钢生产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为印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印度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关税,促使中国钢铁企业转而投资印度,或与印度企业合作建立新的钢铁生产基地,从而引进中国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提升印度钢铁产业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印度钢铁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和价格上难以与中国产品竞争。因此,印度政府需要通过关税等政策措施,为本国钢铁企业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中国钢铁产品大量涌入,冲击印度市场,影响本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印度政府在对待中国投资和钢铁进口上的政策调整,也暴露出其经济政策的矛盾与挑战。一方面,印度希望吸引中国资本和技术,推动“印度制造”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产品的竞争,采取关税措施保护本国产业。这种矛盾的政策取向,不仅可能影响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可能对印度国内的经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印度国内经商环境的持续不佳,也是导致外企撤离潮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市场准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难以吸引外资,更难以实现制造业的振兴。因此,印度政府需要在改善国内经商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为外资提供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印度在推动制造业振兴的道路上,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着诸多挑战。与中国之间的互动,既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印度经济政策成效的试金石。印度政府需要更加理性、务实地看待中国投资和钢铁进口问题,既要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又要合理保护本国产业;既要加强与中国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又要不断完善国内经济政策,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只有这样,印度才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印度制造”的宏伟目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