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史书风云
这句话,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李敏和贺子珍,这两位历史人物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
毛金花为何在第一次见面后,便能感受到如此深刻的联系?
她们性格中的相似点,又对历史产生了哪些微妙的影响?这一切,都在那一刻悄然埋下了伏笔。
一、骨肉分离,传来噩耗
1929年,贺子珍在福建龙岩生下了毛泽东的长女毛金花。当时,正逢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危难时刻,考虑到婴儿的生命太过脆弱,跟着部队转移夭折的风险很大,毛泽东决定将毛金花留在龙岩百姓的家里。
这对刚生完孩子的贺子珍来说无疑是剜心之痛,然而,作为母亲的她同时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明白大局为重的道理。于是,才来到世上不久的毛金花被送走了,这个小小的孩子没能亲眼看看自己的亲生父母。
贺子珍在离开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女儿找一户家庭情况较好的人家寄养,她派人四处打听,找到了一个叫翁清河的人。
翁清河曾支持过红军的工作,在红军这边有一定的信任度,再加上他的妻子刚生过孩子,对外可以称生了对双胞胎,安全有保障还有奶水喂养。
贺子珍也觉得翁清河家很适合寄养孩子,便把毛金花同20个银元一并交给了翁清河,最后跟随红军队伍狠心离去。
三年后,毛泽东再次路过龙岩,心里挂念着女儿的他叫来胞弟毛泽民说:“当初金花就被寄养在龙岩一个叫翁清河的人的家里,替我将女儿接回来吧。”
贺子珍也很高兴,因为她马上就能再次见到自己的孩子,可是,毛泽民带回来的消息让她痛彻心扉。
毛泽民被告知毛金花早已夭折,无功而返的他只好带着这个噩耗回到了部队,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妻俩不得不接受女儿去世的事实。
后来,由于战况转变,毛泽东等人不久就离开了龙岩。
时间来到建国后,毛主席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长女毛金花,嘴里就时常念叨着这个女儿。他身边的人见此心疼不已,不止一次到龙岩调查毛金花的下落,直到1964年,才传来好消息。
二、迎来转机,替母见亲
1964年,一封寻亲信寄到了龙岩县政府。
寻亲信的主人名叫杨月花,她在信中说自己是老红军的孩子,想找亲生父母,希望能得到帮助。
本就对“红军”、“孩子”等词十分敏感了的县政府马上就把杨月花和毛金花联想到了一起,当即就将消息传回中央。
随着深入调查,杨月花的身世基本可以确定,于是,在1973年调查人员将杨月花的资料交给了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后来,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然而,好不容易找到了女儿的贺子珍却没与女儿相认,这是为何?
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杨月花的身世很敏感。当时,毛主席已另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轻易认回杨月花,而碍于毛主席的态度,贺子珍也不好先与女儿相认。
另一方面,贺子珍的身体很差,心情不能太激动,就想着等身体好些了再与女儿相认。
为了弥补遗憾,贺子珍找来自己另一个女儿李敏,嘱托她替自己到福建龙岩见一见杨月花。
1977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敏以领导的身份来到福建龙岩,借着视察的借口见到了杨月花。
杨月花在向李敏汇报工作时,觉得这个领导很奇怪,只见她时不时打量自己一眼,根本没在意自己汇报的工作内容。
然后,她想起自己曾在舅舅贺敏学那里见过母亲和李敏的照片,看着眼前的这个领导越发觉得熟悉,心里就认出了这是李敏,自己的妹妹。
可是,姐妹俩并没有与对方相认,杨月花事后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呢?
姐妹俩见完面后,贺敏学找到杨月花问:“你怎么没和妹妹相认?”
杨月花回答道:“我是姐姐,应该是她来向我打招呼。”
这话一出让贺敏学哭笑不得,他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欣慰,说:“这性子,和子珍一个样。”
三、终身遗憾,拒绝改名
由于种种原因,李敏代替母亲与杨月花见面的那次并没有认回杨月花,直到1979年,贺敏学在古田会议50周年纪念日当天才公开杨月花的身世。
眼看着杨月花身世大白,贺子珍与女儿见面的机会近在眼前,没想到却一直受到他人的阻拦。有人说,毛主席去世时没有认这个女儿,贺子珍就不能说她是毛主席的女儿。贺敏学怕这些人借此生事,就没安排母女俩见面。
杨月花也很有耐心,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与贺子珍见面,只可惜,意外总是比计划来得要更快。
1984年贺子珍突然离世,至死都没能与女儿见上一面,这成了杨月花的终身遗憾。
贺子珍死后,杨月花也没了想被认回的念头,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没必要再加一个“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的标签。有人劝她改姓“毛”,她总以年龄大了,没必要再改的理由拒绝。
近代历史上,有无数的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与孩子分离,他们当然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心里总是把国事放在第一位,毛主席和贺子珍就是这样的人,后期更是迫于复杂的形势,没来得及和女儿杨月花相认。
好在杨月花生活的很好,至今都幸福快乐。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