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协会建议,地方政府要严控不合理救市行为,金融机构应避免向即将被出清的产能“输血”,同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文|郑慧
编辑|韩舒淋
中国光伏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7月25日举行的2024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温州)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将2024上半年行业发展状况形容为“冰火两重天”——火热的是产量规模、国内装机、出口量同比增长,冰冷的是全产业链价格下跌,以及由此导致的产值下降、出口额缩减。
对于企业而言,感受更深刻的或许是后者。“全产业链、全行业的亏损,这在光伏行业发展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年初回顾2023年行业发展时,王勃华用“喜忧参半”来形容,而对当前的形势,他认为是“非常严峻”。
光伏主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据国金证券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名义产能都达到近1000吉瓦(GW),综合各机构数据,2024年全球组件需求乐观预期在700GW左右,而悲观预期下,仅在500GW左右。
解决当前光伏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有赖于供给侧的出清和需求端的增长,但这两条路径均面临一定阻碍。王勃华指出,行业风险在当前体量下影响远胜以往,需要在积重难返前尽快调整。
尽管当前行业面临一定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给全世界带来了成本可负担的绿色能源,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转型与碳中和进程。逆全球化趋势下,部分海外国家忽视了中国光伏作出的上述贡献,而是以供应链安全、保护本土产业为由,筑起贸易壁垒。
更为复杂的海外环境,也促使中国光伏企业从全球销售走向全球制造,并从全球制造的1.0时代,走向2.0时代。
深陷亏损,光伏供需何时出现拐点
国金证券报告显示,2024年3月末起,硅料价格快速下跌,以当前价格测算,主产业链基本进入负毛利状态,仅组件环节仍有微薄毛利,但考虑到组件其他费用较高,主产业链各环节基本陷入亏损,甚至多个环节开始亏现金流。
硅料是光伏主链产品的价格之锚。国金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姚遥估算,在未来半年内,硅料环节需要退出的产能少则七八十万吨,多则近百万吨,明年才有可能实现比较好的供需平衡和价格反弹。
无锡尚德、晶优光伏董事长武飞指出,近几年光伏需求快速爆发,带来了上游的短缺,上游短缺带来暴利,而暴利又带来大规模扩产。“行业走到这一步,是一个自然规律。今天的洗牌、供大于求,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此轮周期何时到底?出清需要多久?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难以预测,大多认为可能要到明年,也有分析师告诉《财经》,或许要持续到2026年二季度,甚至更久。
姚遥指出,虽然很多企业在过去几年赚了不少钱,账面在手现金较多,但考虑到经营账款、银行借款、资本开支带来的设备应付款等因素,实际资金状况其实较为紧张。很多企业现金流持续失血的状态撑不过三四个季度,由此推算,如果推进较快,四季度的需求也没有那么猛,那么供给侧的拐点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就有所显现。
据光伏协会不完全统计,2024上半年各环节产能增速已经放缓,投产、开工、规划项目数量同比下降超75%,有超过20个项目宣布终止或延期。
据《财经》综合了解,目前企业退出,大多因缺乏资金而被动退出,出清体量也不足以让市场供需恢复到健康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光伏是一个长期赛道,企业不愿意离开牌桌,即便亏损,也仍然在咬牙坚持;另一方面,有业内高管表示,地方政府的深度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出清不畅。光伏项目的发展与政府业绩相捆绑,且影响就业与税收,因此地方政府不愿关停落后产能。
光伏协会认为,行业调整宜重宜快,当前行业内外竞争激烈,行业需要“轻装上阵”,整合时间不宜过长。为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地方政府要严控不合理的救市行为,金融机构应避免向即将被出清的产能“输血”,同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需求端乐观程度不一,瓶颈有待突破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加30.68%。姚遥指出,这一增速要显著好于年初市场预期。尽管业内充斥着对消纳、市场化交易的担心,但由于成本端大幅下降,电站项目收益率模型对收入端电价、消纳率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也有所提升。
国金证券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520GW,同比增长近30%,对应组件需求约650GW-700GW。姚遥认为,化繁为简来看,光伏需求增长预测应聚焦两个基本事实:其一,在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量的渗透率仍处于低值个位数的水平;其二,大量地区已逐步实现光储平价。
“电网接入能力的提升、合适的电价机制等外部因素,都只是短期对需求释放节奏的扰动因素,我们应该对光伏需求增长的空间和持续性更有信心一些。”他说。
光伏协会的装机增长预测更为谨慎,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在390GW-430GW之间。据此,其对应组件需求约为470GW-520GW。光伏领域专业咨询机构Infolink与光伏协会对市场预测较为接近,认为2024年全球组件需求约469GW-527GW,悲观预期下,或将面临零增长的考验,乐观预期下,约有12%增幅。
光伏协会指出,当前国内市场资源愈发紧张,就集中式光伏而言,“光伏+”用地政策趋严,审批流程复杂,分布式光伏方面,低压端承载能力受限,配电网接入容量空间减少。此外,电网建设相对滞后,消纳问题难解。
分时电价调整、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等政策的连续出台,也影响了下游电站开发的收益。
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提到,在国内市场,多个省份已采用的分时电价政策对光伏应用场景挑战较大。他进一步提到,西北六省中,有五个省份调了分时电价,光伏上网电价很低,部分央国企已经暂停或暂缓这些区域的光伏项目开发。
以新能源装机较多的青海、甘肃为例。青海规定的低谷时段为9点-17点,低谷时段电价按平段电价下浮65%执行。自2024年8月1日起,针对工商业、农业生产电力用户,甘肃将低谷时段调整至10点至16点,根据甘肃2024年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方案,新能源在谷段交易价格不超过0.5倍燃煤基准价格。这意味着在光伏发电的高峰时段,其电价反而较低。
陆川表示,期待政府部门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重的举措,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形成稳定的国内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市场预期,同时进一步明确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促进各类光伏+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并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海外形势复杂,产能出海进入2.0时代
2024上半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累计出口157.7GW,同比增加34%。其中,欧洲仍然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但份额明显下降,由2023年同期的57.4%下降至42.5%。
当前,美国、欧洲、印度、巴西、南非等全球头部光伏市场纷纷出台贸易壁垒或相关政策,限制中国产品直接出口。与此同时,美国针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发起新一轮双反,而中国光伏企业已在东南亚大量布局产能,以绕道出口至美国,新双反给这些海外产能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陆川指出,海外贸易壁垒会进一步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如果不是用全球900GW的产能去面对500GW的需求,而是以中国800GW的产能去面对中国200GW的需求,这种错配将非常严峻。”
针对欧洲市场,陆川建议业内要加强与欧洲方面的沟通。当前欧洲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贸易壁垒,但由于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受定价合约、运输时间等影响,欧洲渠道商一直在亏损,甚至面临破产,在此情形下,欧洲方面存在对中国光伏发起贸易战的压力,业内需要主动与之沟通,澄清情况并商讨中间方案,避免欧洲方面简单粗暴地转向贸易壁垒。
他还建议,光伏企业在海外扩产应分散布局,因为一旦产能扎堆在某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很容易成为下一个贸易壁垒的对象。
今年上半年,一些新兴市场得到了更多关注。巴基斯坦是上半年第二大组件出口市场,沙特阿拉伯从去年同期的十名开外,一跃成为组件出口市场中的第五位。此外,中东也是光伏企业产能出海的热门区域。
近日,晶科能源、TCL中环宣布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及相关合作方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签署协议,将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在沙特投 资建厂,TCL中环拟建20GW硅片产能,晶科能源拟建10GW电池及组件产能。
沙特之外,钧达股份拟在阿曼投建5GW电池片,协鑫科技与阿联酋签订合作协议,拟建设多晶硅产能,天合光能也拟在阿联酋建设垂直一体化大基地。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沙特工厂为标杆,晶科的全球制造将从1.0版本走向2.0版本,由被动变主动,从全资到合资,从单打独斗到借力使力、合作共赢。钱晶还强调,2.0版本的全球制造,将着力实现本地制造、本地销售。
晶科、中环与沙特方的合作框架类似:中国公司持股40%,PIF、Vision Industries分别持股40%、20%。据钱晶介绍,未来沙特方也会深度参与合资公司管理,双方将凭借各自的优势联合打造高管团队,比如由晶科负责技术、生产、运营、管理,沙特方负责财务投资和当地事务。
王勃华提出,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光伏企业出海应有新思路,比如产业链、上下游可以合作出海,同时要注重分散化布局、多样化投资出海。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