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财经读数联合发起的“2024湾区ESG蓝图:共创绿色繁荣新篇章”闭门研讨会在香港成功举行
文|张生婷
编辑|郭楠
当ESG的风刚吹到中国,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香港一直是亚洲乃至全球的ESG实践先行者,在大湾区的绿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月13日,由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财经读数联合发起的“2024湾区ESG蓝图:共创绿色繁荣新篇章”闭门研讨会在香港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学界、企业、金融机构的多位嘉宾,旨在聚焦ESG理念与实践的融合,为不同类型的参与者等提供沟通平台,碰撞绿色智慧。
研讨会上,在《财经》杂志助理主编陆玲主持下,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何国俊教授、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任超教授、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楚军红教授、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智勇教授、财经读数香港研究中心主任陆茵、有机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胡若菡、中诚信绿金国际CEO兼中诚信亚太副总裁杨珺皓、中国船舶租赁董秘王海、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金融业务部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潘嘉荣、信和集团助理可持续发展总经理及可持续发展部主管郭铠怡等嘉宾,共同探讨了如何将ESG理念融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如何通过践行ESG理念拓宽业务等议题,共同谋划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身处大湾区,联接内地与国际,如何看待全球的ESG进程与中国实践?何国俊、任超、黄智勇先后从科研和教育、政府合作、碳数据库以及企业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ESG包含的东西很多,企业也有很多业务和优点,所以每个公司都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起来,把ESG理念融合到商业应用中,只是需要考虑在什么层面上动用什么样的资源。”何国俊教授表示。
当前环境下,企业如何抓住政策机遇,制定个性化ESG战略,为自身发展提供保障和新动力?
以建筑行业为例,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金融业务部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潘嘉荣分享:“建筑行业产业链很长,我们公司选择将ESG实践的侧重点放到施工团队。香港非常缺工人,如果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MIC(模块化集成建筑)工厂建设上,从长期发展来看,不仅低碳,而且安全,还能解决一部分用工成本的难题。”
“中国有句老话叫搂草打兔子,ESG并不是无回报的投入,从宏观政策层面,到行业以及公司发展层面,绿色低碳转型都能为企业带来很多正反馈。顺应IMO(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全球海事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要求,我们公司从内因的角度有了更多动力来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绿色低碳管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高的投资回报率。”中国船舶租赁董秘王海认为,在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下,很多行业指标的要求比较高,对企业提出难题的同时,也形成了壁垒,有利于促进企业良性竞争。
金融机构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更高ESG水平发展,哪些业务会迎来机遇期?任超教授认为,金融服务机构对各方面的监管要求、资金偏好会更敏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在ESG信披方面提供专业建议。
“国外的很多评级体系其实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央企不太友好。中资评级机构有更多本土化的标准,能够充分理解国央企的公司治理模式和机制。从这一点来看,中资机构可以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更好的ESG方面的服务。”中诚信绿金国际CEO兼中诚信亚太副总裁杨珺皓补充表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