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升销量下滑,异质结“远水”如何能解“近渴”?

东方日升销量下滑,异质结“远水”如何能解“近渴”?
2024年09月20日 09:52 侦碳家

编者按

2024年上半年,东方日升(sz300118)营业收入104.59亿,下降40.59%;归母净利润亏损9.63亿,下降211.8%。

作为光伏组件二梯队的龙头企业,东方日升多年来组件出货位于全球TOP10之列。然,今年上半年,二梯队厂商竞争激烈,东方日升跌落至最末尾,被协鑫集成、一道新能等企业赶超。

InfoLink统计,在2024H1中间区段厂家,除东方日升外,第五至第八名,最低起跳量均达到10GW。而东方日升中报显示,上半年组件销售量大约为7.92GW。从出货量来看,东方日升已被二梯队拉开差距。

虽然光伏行业的“价格寒冬”还未过去,但组件端新、老品牌仍持续冲击,从去年开始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正泰新能、协鑫集成、一道新能等企业,目前已在二梯队占据重要位置。而落于TOP10之后的,横店东磁、英利能源、赛拉弗、First Solar、尚德等厂家,出货量也大约在5GW以上。东方日升“腹背受敌”。

市场流逝、销量下降。东方日升是就此“日落”?还是能依靠异质结翻身?

Part 1

产能积弱,有负龙头之名

2002年,东方日升开始进入太阳能行业;201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站EPC、光伏电站运营等。

作为老牌组件商,自2021年以来,东方日升组件产品出货量仅居于“四大龙头”晶科、天合、隆基、晶澳以及阿特斯之下。直到2023年,东方日升被强势入局组件的通威和正泰新能赶超,排位第八。

从上图来看,在光伏新一轮技术迭代的转折点,全球出货TOP10的组件商中,只有东方日升一家出货两种N型产品。而兼顾TOPCon与HJT的技术布局,并没有让东方日升占据市场优势。反而因为长期产能积弱,在半年内一下垫底。

虽目前光伏行业还面临短期的供需错配。但龙头企业为了稳健、加速提升市占率优势,仍在不断扩大产能。价格下跌的情势下,出货量依然在同比增长中。

  • 2023H1

    2024H2

  • 晶科能源

    33.1GW

    43.8GW

  • 晶澳科技

    23.95GW(自用497MW)

    38GW(自用1GW)

  • 天合光能

    27GW

    34GW

  • 隆基绿能

    26.64GW,(自用0.15GW)

    31.34GW

  • 东方日升

    8.37GW

    7.92GW

虽然,东方日升与上述企业存在差距。但对比可见,组价一体化龙头企业都没有在市场争夺中“手软”,这对于二三线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同时,据InfoLink统计,组件端逐渐赶超东方日升的正泰新能、协鑫集成和一道新能,在2023年度出货量年增率对比2022年度,分别高达108%、494%和113%。

尤其是同样为老牌企业的协鑫集成。在2023年,落后四年的协鑫集成重回TOP10榜单。凭借成功打开国内市场,一举成为榜单中国内出货占比最高者,对比2022年出货量年增率高达494%。

不出所料,协鑫集成在今年上半年出货量就已超过东方日升。根据2024年度中报显示,协鑫集成的组件产能只有近30GW,毛利率达到7.50%;而东方日升在组件产能为35GW的情况下,今年H1出货约7.92GW组件,电池及组件毛利率同比下降4.42%,为6.94%。

综上所述,现阶段另东方日升“窘迫”的是,对晶科、晶澳、天合、隆基四家组件商,只能望其项背;面对正泰新能、协鑫集成、一道新能等企业高增长的冲击,也无力抵抗。在“前后夹击”的激烈竞争中,东方日升的产能劣势愈来愈显现出来,只能眼看着市场流失。

侦碳家发现,这一切都由于东方日升在布局组件多年时间里,产能都没能彻底打开。下表可见,东方日升虽然产能规模在逐年扩大,但开工率不足,无法形成成本优势。从而变成了竞争力最弱的龙头,能被轻易赶超。

  •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 组件年产能(GW)

    19.1

    25

    35

  • 生产量(GW)

    8.63

    14.33

    19.1

  • 销售量(GW)

    8.11

    13.48

    18.99

  • 库存量(GW)

    0.82

    1.68

    1.78

  • 注:2023年的组件生产量和库存量为对外销售数据,不包括为开展户用光伏电站等电站项目所生产及以持有或在建电站状态所库存的组件。2023年,东方日升用于自身光伏电站建设的组件量为2.17GW。

客观的讲,东方日升自身的条件,不支持它玩转TOPCon+HJT的多元布局。

从出货排位的变化就可以看出,组件一体化“四大天王”有三都做TOPCon,掌握市场大头。而在今年H1超越东方日升的TOPCon企业,也来势汹汹;目前HJT作为非主流技术,短期内只能是投入大见效弱,且东方日升也没有像隆基那样的市场影响力,一年内就把BC一个小众产品,做到出货10GW。

所以,无论是TOPCon还是HJT,东方日升在竞争中都不具备话语权。

且在行业寒冬中,利润被稀释,企业的经营和扩产,更需要充足的现金流。而东方日升在转型HJT后,不仅现金流变得紧张,负债也不断上升。

资金不足,债务围困。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如此,没有资金支持,东方日升恐怕短期内很难弥补产能的劣势。

Part 2

资金不足,362亿负债难分身

侦碳家注意到,东方日升伴随中报还同步发布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其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募资49.69亿元,用于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全球高效光伏研发中心两个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如今,两个项目因受“光伏整体产业链波动和外部环境客观因素影响,募投项目的物资设备采购和整体工程建设进度均有所延缓”。两个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分别推迟到2025年3月、2025年12月。

除了以上项目外,东方日升在建的产能还包括“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和“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

江苏金坛项目投资金额为23.95亿元,安徽滁州项目投资金额约27.57亿。分别于2021年3月和2022年11月启动,而今年中报显示两个项目仍在推进中。

产能难落地,除了行业周期性因素,一方面原因也是资金受限。

异质结产线的投资成本高,是行业共识。在今年8月中举行的“2024TOPCon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晶澳的CTO欧阳子算了一笔账:“从PERC改到TOPCon,工艺步骤和设备加起来,改动大概不到30%的样子。”

相对于TOPCon和PERC的高度兼容,产业线技改成本低的实际情况。HJT与PERC兼容少,只有4个主要工序。所以,前期产线投资较大、成本高。之前侦碳家曾分析过,相比老牌企业,异质结更适合没有老旧产能包袱的新企业。

在2018年,东方日升打造了异质结电池中试线;2019年,东方日升开始投入异质结电池技术研究,包括电池结构、工艺技术以及核心设备定制化的研究等。投入新技术,首当其冲需要的就是资金。从研发投入来看,在2018年之后,东方日升的投入明显翻倍。

  •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 研发投入金额(亿)

    3.31

    7.67

    8.26

    8.6

    8.01

    6.75

  • 占营业收入比例

    3.40%

    5.33%

    5.14%

    4.57%

    2.73%

    1.91%

截至2024年H1,东方日升负债总额达到362亿,负债率达到72%以上。不过,因全行业受价格下行的影响已久,除隆基绿能外,大部分龙头企业负债率都在70%以上,龙头也不免于负债压力。

  • 隆基绿能

    晶澳科技

    东方日升

    晶科能源

    天合光能

  • 负债率

    59.16%

    70.9%

    72.16%

    73.17%

    74.34%

除了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东方日升在投入异质结后,自2019年始,其流动比率在行业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侦碳家以近几年,东方日升与其它龙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对比。可也看出,即使在技术迭代的关节,行业其他龙头企业的资产结构也相对健康。且即便目前受市场环境冲击,组件“四大龙头”在上半年的出货依旧占据TOP10全部厂家出货总量的63%,市占率稳固。

  •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H1

  • 隆基绿能

    1.39

    1.5

    1.4

    1.41

  • 天合光能

    1.19

    1.1

    1.25

    1.28

  • 晶科能源

    1.02

    1.09

    1.15

    1.18

  • 晶澳科技

    0.97

    1.09

    0.98

    1.14

  • 东方日升

    0.93

    0.96

    0.85

    0.82

常年来,东方日升速动比率偏低。如今又面临市场流失,长期的财务压力已绷紧成一根“弦”,随时有断开的可能。资金流动性紧张,不仅后续推动产能落地缓慢,开拓市场也会“有心无力”,还面临极大的债务风险。

虽东方日升投入异质结技术,在行业内较早。但属于异质结的市场,还没有到来。东方日升的投入高回报少,短期内,异质结还无法“反哺”东方日升。

已经戴上财务“紧箍”的东方日升,面临很大的经营考验。

Part3

异质结,优势不显

在8月底的一场行业会议上,东方日升的产品推广总监赵国镱提到,在2022年时,东方日升实现了700Wp+异质结伏曦组件的量产。目前,伏羲组件作为东方日升的异质结旗舰产品,同时也具备行业内最高的实验室功率记录为767.38Wp,以及最高的组件转换效率记录为24.70%。

2018年投入异质结;2022年实现组件量产。

6年的时间,东方日升只做到该产品累计出货量仅实现超4GW。

根据InfoLink统计,今年H1在组件Top10榜单中,HJT总体出货量仅有1%。对比来看,BC类产品也在上半年Top10榜单的总出货量中,占据4%。

同样都是非主流技术,但隆基的市场推动能力,明显强于东方日升。BC短期内的市场见效,一部分原因就是龙头企业的市场推动力度。

而东方日升,虽目前来看仍位于TOP10之列,但市场逐渐流失,产能薄弱,推动异质结,并无突出优势。数据显示,2024H1东方日升的存货金额51.87亿,其中库存商品为24.46亿。

8月中旬,在“2024异质结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产业化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凭借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较高的双面率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而异质结电池若要实现大规模量产,行业还存在着降低成本、提升设备稳定性等方面的瓶颈。”

目前,东方日升披露其异质结电池产能达到6GW。并规划到2024年末,其组件产能将达到48GW,其中异质结一体化产能达到21GW。

这预期产能放在当下来看,HJT也与TOPCon差距悬殊。CPIA预测,异质结电池片的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2.6%,到2030年提升至34.3%。

异质结还是一个未来技术,市场成熟还需要时间。而作为异质结联盟中,最早加入的龙头企业,东方日升自身还存在一些困境和危机。

所以两者相加,也不会有特别的优势。

对异质结来讲,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新生代企业,要做的是无论大小订单,要让市场开始使用异质结产品,保证自身的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逐渐渗透市场。

目前来看,选择异质结的上市企业中,抛开被摘牌的爱康不谈,其余企业在2024年H1均出现亏损,资金链集体承压。

  • 金刚光伏

    国晟科技

    泉为科技

    琏升科技

  • 营业收入(亿)

    0.52

    3.45

    1.46

    1.64

  • 归母净利润(亿)

    -2.23

    -1.09

    -0.47

    -0.42

异质结走入市场见效甚微。它对企业的资金链还有长期的考验。

如此,异质结“远水”解不了东方日升的“近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