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是母亲的意思,为什么古代女性名字常带“娘”字

“娘”是母亲的意思,为什么古代女性名字常带“娘”字
2022年09月20日 21:36 自说文史V

古典名著中,女性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唐朝的小说中,仙女、侠女、贵妇、妓女更是多不可数。《传奇》中有侠女聂隐娘;《游仙窟》中有大家族出身的崔十娘;《离魂记》中有小家碧玉的张倩娘;《长恨歌传》中有天下第一贵妇杨玉环;《柳毅传》中有命苦的龙女;《霍小玉传》中有妓女霍小玉……看多了你会发现,当时女性的名字多带有“娘”字。这一点,即便在后世的书籍,乃至于今人创作的小说、影视剧中,都有表现。

实际上,这并非小说和影视剧的原创,在历史上也确实有这回事。比如唐代的崔令钦,在《教坊记》中提到了善于唱歌的裴大娘;唐玄宗时期,宫中第一舞者,尤其擅长舞剑的公孙大娘;唐玄宗的女儿寿安公主小字叫“虫娘”;曹窦良的女儿字“桂娘”;中唐名妓杜秋娘;河南路南金三个女儿分别是“修娘”“卿娘”和“乌娘”等等。这些人,包括裴大娘和公孙大娘,她们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子。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娘”表示母亲,是较自己来说长一辈的人,怎么能以“娘”来取名呢?

实际上,这和“娘”字有关系。最初没有“娘”这个字,甲骨文中的“娘”字与今天完全不同,其变化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甲骨文到小篆。甲骨文中,“娘”字右边有点像“虫”字,表示一个女性形象,她双手交叉,跪坐在地上;左边像“兑”字,是指当时商朝的“妇”,她们地位高贵,身份尊贵。显然“娘”这个字在当时,不是指一般的女人。

但是到了小篆中,“娘”字形象大变,基本成了“孃”字。从小篆再到楷书,“娘”字固定成了“嬢”。但是楷书中,“嬢”与“娘”共存,而且有两种读音,其一是“ niang”,其二是“rang”,都是第二声。南朝梁顾野王《玉篇》:娘,少女之号。可以发现,从南北朝开始,“娘”就用来作为少女的名字了,而“嬢”却没有这个意思。到了唐朝时,“娘”字更是被广泛用于女性的名字中。几乎与此同时,“嬢”字出现了“母亲”的意思。我们学过的《木兰辞》中,出现过“爷娘闻女来”“不闻爷娘唤女声”,这里的“爷娘”是简体字,其最初繁体字其实是“耶嬢”。

至此,我们可以说,从小篆到楷书,嬢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写法,其一是“娘”,这个字用来表示少女;其二是“嬢”,这个字表示“母亲”。不过,唐朝“娘”“嬢”使用没那么严格,少女也可以用“嬢”来表示,而“娘”也可以表示母亲。从宋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来看,“娘”字依旧用来作为年轻女性的名字。比如《水浒中》孙二娘、扈三娘,《金瓶梅》中有吴月娘,《歧路灯》中有孔慧娘,《聊斋》中有辛十四娘。既然作者还会以“娘”字来给当时女性命名,可以推测,彼时“娘”字依旧可以表示年轻的女孩。

当然,随着使用的广泛,“娘”更多地用来表示“母亲”或者“与母亲同辈的女性”,比如“大娘”“婶娘”“姨娘”“晚娘”“娘娘”等等。新中国建立之后,“娘”字成为大家都认同的“母亲”之意,并被广泛接受。不过,在一些词语中,“娘”字还保留着年轻女孩的意思,如姑娘、婆娘、新娘子、伴娘、美娇娘、厨娘等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