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看科技IPO背后:募资金额下调,在创始人配偶管辖下获得补贴?

思看科技IPO背后:募资金额下调,在创始人配偶管辖下获得补贴?
2024年06月25日 15:11 贝多财经

近日,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看科技”)更新提交2023年最新财务资料,IPO审核进程恢复正常。据贝多财经了解,思看科技于2023年6月递交招股书,同年7月历经第一轮问询。

目前,思看科技暂未进入下一阶段,仍处于早期状态。2023年12月,思看科技回复了首轮问询。另在2024年6月11日,该公司就第一轮问询函进行了更新,提交了“2023年度财务数据更新版”。

拆解来看,思看科技此次IPO还有很多谜团有待解开。

一、募资必要性遭质疑

本次冲刺上市,思看科技原计划募资约8.51亿元,将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自动化检测系统产能扩充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招股书披露,思看科技拟将其中的3.43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但在冲刺上市前,思看科技曾与杭州中福置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房屋买卖合同,购入杭州市余杭区内的7项商业用地,总计面积约为2407.43平方米,总计价款金额5815.74万元。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问询函中要求思看科技说明其购置多项商业房产、以及购置商业房产后仍将大额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购置商业房产的用途、杭州中福置业有限公司是否与发行人及其主要关联方存在关联关系等。

不仅如此,思看科技还计划募资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在2019年度、2020年度和2202年,该公司分别进行现金分红930万元、1900万元和3000万元。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思看科技分析募集资金用于补流的必要性及测算依据等。

面对问询,思看科技调整了自身的募资金额和投资项目,将原募投项目中“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调整为“研发中心基地建设项目”,并下调至2.85亿元。另外,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下调至8720万元。

关于信息披露质量,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问询函中指出,思看科技招股书重大事项提示及风险因素中部分内容的披露不充分、针对性不强,如“技术创新不足的风险”“毛利率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部分内容针对性不强,如部分奖项与主要产品的关联性、对发行人(即“思看科技”)竞争劣势的分析,多处涉及“卡脖子”表述但未分析与发行人主营业务的关系,募投项目的必要性论述针对性不强。

二、技术先进性存疑

除了募资用途外,思看科技的技术先进性引起关注。据了解,思看科技在招股书中多次强调自身的技术优势,“首创”“领先”“打破垄断”等字眼反复被提及,却并未对部分竞品指标进行充分分析。

对此,要求思看科技详细说明其与浙江工业大学相关委托研发的具体情况及未披露的原因,形成的研发成果及在公司产品技术中的运用情况,是否属于核心技术的委外研发,发行人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委托研发、合作研发情形,是否具备独立可持续的研发能力。

说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表述是否客观准确,发行人及可比公司竞品选取的标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系各自的最高技术水平及其产业化情况,公司校准中心相关标准认定的权威性、认定条件及具体认定程序等。

尽管思看科技在回复函中运用大篇幅论证了自身产品与技术的“首创”与“领先”,但其最终还是调整了招股书表述,将“全球首创”修改为“行业创新”,“行业创新领先技术”中的“领先”二字也被删除。

与此同时,思看科技2020年至2022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79.24万元、2,331.77万元和3672.1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07%、14.48%和17.82%,虽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整体低于行业平均值的15.91%、18.31%和19.68%。

不过,思看科技并未在回复函中披露2023年具体的研发费用,但该公司2023年的研发薪酬为3465.68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1.19%。但在薪酬有所增长的情况下,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却降低0.04个百分点至17.78%。

对于研发费用低于平均值的问题,思看科技将主要原因归结于其产品销售毛利率较高,导致研发领料的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相比相对较低;且该公司坚持独立研发,研发费用中支付给第三方的专利认证费等类似费用较少。

三、未满足要求却补贴

特别说明的是,思看科技的创始团队共有4人,即王江峰、陈尚俭、郑俊以及顾宗华四人。据招股书介绍,王江峰等三位创始人希望与顾宗华在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相关业务上进行股权合作,但顾宗华考虑其学术发展前景未下定决心一起创业。

经四人协商,在设立思看有限时(即“思看科技”)将30%的股权直接登记在顾宗华名下,约定由顾宗华分别替王江峰、陈尚俭、郑俊代持10%的股权,后续如顾宗华愿意加入,则有关股权可以按照原价转让给顾宗华。

思看有限成立后,顾宗华工作重心仍在学术方面,经审慎考虑决定不参与创业。在确定其无意共同创业后,顾宗华根据王江峰等三人的要求于公司设立当年(即2015年12月)将30%股权转让给相关主体。

本次上市前,思看科技的控股股东为王江峰、陈尚俭和郑俊,三人合计直接持有该公司59.51%股份。同时,三人通过杭州思鼎、思看聚创及思看三迪间接控制思看科技25.69%股份,合计控制该公司85.21%的股份。

据招股书披露,王江峰的配偶——郭冬蕾曾担任杭州科创孵化器有限公司(简称“杭州科创孵化器”)董事兼总经理,2023年4月卸任。经查询可知,该公司为余杭城投旗下全资子公司。

除了杭州科创孵化器外,余杭城投旗下还控制了杭州未来科技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未来科技城建设有限公司等,系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主要管理主体。而在2015年,思看科技搬入了未来科技城海创园。

公开信息显示,郭冬蕾曾就任未来科技城人才服务中心,曾负责海创园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申报工作。2020年10月,郭冬蕾的职务为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创新经济促进局科技发展科副科长,2021年3月则以科长的身份参加了公开活动。

在此期间,思看科技多次获得了补贴,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2021年第一批资金补助、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2021年第一批产业化政策工作场所租金补助等。而据未来科技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的要求,思看科技并不符合相关标准。

根据要求,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满足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后在海外创业或工作连续3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后在海外创业或工作连续2年以上。到海创园内企业工作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或者在基地内创办企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同时,项目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项目申请人为海外高层次人才,且在其就职的海创园企业中的出资比例占15%及以上。而据招股书披露,王江峰、陈尚俭和郑俊均是浙江大学研究生学历,且均未在海外创业或连续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思看科技的注册地址是余杭区五常街道文一西路998号12幢,属于郭冬蕾负责的范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