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溥仪得知日寇投降后,为何跪地痛哭?

1945年溥仪得知日寇投降后,为何跪地痛哭?
2022年08月18日 10:43 大虎论史事V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溥仪虽然已为退位皇帝,但仍住在紫禁城内,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拨给,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二十二日夜,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导致了吴佩孚的垮台。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又逃进日本公使馆。次日,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布“容留”溥仪。

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在天津生活了七年,这七年是他在各派遗老、各种主意之间摇摆的七年,也是他积极活动、寻求复辟的七年。对于与日本相互勾结以实现复辟的梦想,溥仪并不否定,他曾毫不忌讳地说道:我在日本公馆里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 …我拉拢军阀、收买政客、任用客卿全不见效之后,日本人在我的心里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溥仪这个傀儡,1933年10月关东军司令通知他,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国皇帝"。这对溥仪真是喜从天降,他迫不及待地从北京的荣惠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妃)那里取来了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准备登基那天穿上。但是关东军却对他说,日本承认的是"满洲国皇帝",不是"大清皇帝",因此他不能穿清朝龙袍,只能穿关东军指定的"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甚至于皇宫也不能叫“皇宫”,因为日本天皇已有“皇宫”,这儿只能叫“帝宫”。就连皇帝即位后祭祖仪式也不允许去祭清朝的祖陵,按日本人的解释说:日满亲善,精神上如一体,宗教上也该是一体。所以“满洲帝国皇帝”必须去祭祀日本的祖宗才是。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年号为康德。颁发诏书诏告天下。整个诏书文中共有二百六十九个字。正文中下盖有朱红小篆体“康德御印”。关东军与溥仪对用何种方式举行皇帝即位大典的想法大相径庭。关东军承认溥仪是“满洲国皇帝”而不是“大清国皇帝”,因此要溥仪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而不是清帝的龙袍。因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决定溥仪先穿龙袍举行登极告天礼,再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在“勤民楼”举行即位典礼。溥仪就这样第三次做了皇帝,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1936年,日本方面就发表了“满洲国根本理念”,规定“日本天皇之心即满洲皇帝之心,东军司令官是日本天皇的代表。关东军司令官作为日本天皇的代表,支持、辅佐满洲国皇帝,并对政府进行内部指导”。这个“根本理念”赤裸裸地规定了日本天皇、关东军司令是溥仪的“太上皇”。

1940年6月,溥仪第二次访问日本时,被迫迎接日本的“天照大神”到“满洲国”奉祀。所谓的“天照大神”,只不过是三件神器而已,即八咫镜(御灵代)、天丛云剑(御汰刀)和八坂琼勾玉。溥仪很不愿意,但是也不得不遵照日本人的指示,在伪满皇宫里将这三样东西供奉起来。第二次访日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溥仪非常不高兴的事。溥仪与日本皇太后在日本皇宫一起散步时,遇到一个小坡,溥仪因自己年纪轻,就上前扶了日本皇太后一把,被当时的很多日本记者抓拍了照片。第二天,溥仪看到日本报纸的报道气坏了。日本报纸在大幅照片下称“满洲国康德皇帝搀扶日本皇太后上高坡时,同他在北京紫禁城长春宫内搀扶他的父亲上台阶有着同样的心情”。日本报纸用这种照片和文字,活脱脱地展现了溥仪是日本人的儿皇帝。

1945年8月15日中午,溥仪在大栗子镇收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时,十分吃惊,一时不知所措。李玉琴的回忆录中写道:吉冈通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溥仪立即双膝跪下,痛哭流涕,向东叩首,还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子。

溥仪从小接受的就是做皇帝的教育。日本人给他机会让他在“满洲”做皇帝,并且一度认为自己将要做一名真正的皇帝。而实际上伪满洲国只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傀儡政权,溥仪只是一个象征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出行和婚姻自由都被日本人剥夺!尽管如此他还要对日本关东军大本营的人笑脸相迎。等到他自己明白了这一切就感到了绝望和对日本人的憎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