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东北解放军只有32万人,为什么能占领大城市哈尔滨?

1946年4月,东北解放军只有32万人,为什么能占领大城市哈尔滨?
2022年08月30日 12:31 史源史诗

翻看东北历史不难发现,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城市基本都是1948年解放的。这点并不奇怪,因为东野在48年兵力和火力都有井喷式的增长,48年下半年甚至达到了100万人以上的部队规模,攻打各个核心城市进程摧枯拉朽。然而有一个地方会引起注意,那就是最北端的大城市哈尔滨,这座城市竟然在46年4月就被我军攻下了,比长春沈阳等地早了两年半!要知道那时候东野还没成立,东北部队总数也仅仅32万人。这种实力下为什么敢攻打大城市,还取得了成功呢?

哈尔滨是东北解放过程中最特殊的一座城市。能够在战争初期我军实力不强的情况下打下哈尔滨,并且一直没有丢,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历史因素。45年下半年之前,我军在全国虽然人数仅百万出头,但是好在兵力颇为集中。原因比较清晰,近8年来在华北、山东、苏北等地的长期游击战争,使得45年需要进军东北时,我们能在最短距离上尽可能抽调兵力;而相对应的,国军方面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时国民党兵虽然多,有500万人以上,但却随着正面战场防线的西移,被大量压缩在西南地区,正好是一条对角线。虽然敌人有飞机、军舰运输,但毕竟不像我方距离东北那么近。所以打哈尔滨时,国军兵力是空虚的。

第二个原因,则是主观因素。我军对于东北,尤其是哈尔滨为核心的北满区域,远比国军要重视,从抗战后期我军就把东北当作将来发展的核心基地。45年9月我军开始实质性的向东北派兵、建立组织,规模陆续达到10万人,再在当地征兵、转化,到46年4月部队兵力已经达到32万人,虽然从全国来看我军实力当时不足对手的三分之一,还比较弱小,但是仅就东北来看,无疑已经占据了先手的优势,国军方面下手明显晚了一些。尤其是当时的占领军苏军,虽然和国府有协议,但出于明显的原因,总体上对东北我军也比较客气,到了后期更是转为明显支持我方。

第三个原因,国军主力部队46年展开行动后,未能追过松花江,使得哈尔滨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军事威胁。在国军借助美国运力帮助,于46年组成北上部队31万人攻击东北时,我军出于武器上的巨大劣势一时难以抵挡,丢掉了四平长春等地,局面被动,客观来讲此时北边的哈尔滨也有被放弃的可能。那为什么最终没丢呢?美方的调停,加上国军派到东北的兵力还是比较有限,基本与我军持平,要占领大量南满城市不得不分兵,继续过江是很吃力的。关内战场大部队受到牵制,也无法驰援东北,因此国军停止了北进,哈尔滨的局面两年来相对稳定。这座大城市,也成了后期东野壮大和反攻的重要后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