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中国境内为何会爆发大规模的解放战争?

1946年6月,中国境内为何会爆发大规模的解放战争?
2023年03月03日 00:48 史源史诗

46年6月内战全面开打,很多朋友认为,当时日军这个共同的敌人都失败了,而且已经投降了8个月的时间,饱受战火侵扰的中国再次迎来和平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这样一种局势下为什么还会爆发内战,难道就真的无法避免吗?事实上不能单纯的从外部环境来考虑一场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解放战争在当时是一定会发生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把视线回到45年日军战败后的中国。其实日军投降前一年,也就是1944年,国共两军都已清楚日军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说41年美军加入盟军参战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给了各参战国极大信心,那在43-44年期间日军于太平洋上的逐步溃败,则是真正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战场的胜利也指日可待。并且美军确实还援助了中央军大量的美式武器,教官亲自来到中国部队指导榴弹炮和新式武器的用法,国军战力明显上升,在西南连续取胜收复国土,这在抗战早期是很难发生的情况。

同时也正是从44年开始,国共两军都对日后的国内形势以及主要的军事矛盾有了判断和准备。国军的优势在于自己是国民革命军的所谓正统,有合法政府支撑和国际支持,而且出于长期对日正面作战需要,客观上也增加了其部队征兵数量和质量。我军在44年之后特别注重华东战场的开发,新四军极为活跃,苏北和山东是我们的生命线;而对于另一关键点东北,也比国军下手更早。因此到46年上半年,形势演化为国军433万人,共军132万人。两军兵力对比在3比1以上。

此时国共内战是否爆发,已经不是简单的用国家内部势力是否团结就能解释的事情。如果主要的军事集团实力旗鼓相当,或者差距不大,则战争有可能避免,至少会被延迟。举一个例子,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争霸了40多年,双方的军事实力很难讲谁真正占据优势,自49年苏联也研发出核弹之后,美国的核威慑能力也不再是全球首屈一指。常规力量方面美国海军倒是一直独步全球,到今天也是这样,但是苏联的陆军常规战力从70年代起又逐步反超美国。因此40多年来双方都很难真正压制对手,犬牙交错。除了62年导弹危机之外,没有真正接近过爆发战争。这就说明,当一方军事实力无法对主要对手形成完全压制时,战争通常不会轻易打响。换句话说,双方都没打赢的把握,还打什么?都需要进一步壮大和观望。

另一种情况下也不容易爆发内战,那就是实力对比走到极端,一方对另一方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出现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占优的一方以存在威慑迫使对手接受和平整编,从而消除战争可能性。比如平津战役后期,东野百万人围城,而北平傅作义只剩22万人,华北国军再打下去能挣得什么,或者证明什么呢?但是46年的国共对峙形势远远没到这种程度,且不说我军130多万正规军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是农业国,我军十余年来的农村根基深厚,可动员的潜在军事力量甚至是强于国军的。所以当国军一方占据军事优势,产生强大的自信和取胜欲望,却又没有真正的压倒性优势,不能直接靠既有的实力来威逼解放军缴械,则解放战争从客观上讲是一定会爆发的,无法避免。1946年6月,国内正是这样一种军事力量态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