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48-49年三大战役中,哪一场的结果最令国军感到绝望?

解放战争:48-49年三大战役中,哪一场的结果最令国军感到绝望?
2023年05月06日 09:31 史源史诗

48年9月-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每一场打完国军都损失50万左右的兵力,可以说无不令南京方面感到脊背发凉。不过在这3场大战里面,结局最让国军感到绝望的,非华东方向上的淮海战役莫属。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来看辽沈战役。东北战场,国军处于劣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于结局有所预期。只不过从东北撤出几十万部队回防关内的目的没有达成,加重了南京方面的失望和恐慌。1947年6月之前,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还占据一定优势,包括总兵力和控制人口总数,均强过东野的前身民主联军。但其实从46年下半年苏联转变态度支持东北解放军开始,这块土地的局势已经在发生逆转了,再加上47年之后的土改,东北我军兵力激增。到了48年中期,东北国民党军不光人数只是我军的一半左右,还被压缩切割在南满狭小的走廊内(仅占总面积的4%),失败已成定局。可以说东北47万多人的损失,是国军“被超车”的开始,虽然憋闷但还不至于彻底失去信心。

平津战役损兵超过50万人,但国军高层同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早在东北战事刚刚结束时,蒋就对傅作义说“不好让他单独承受东北100余万人南下的压力”,当然这是对战局的不乐观判断,更重要的是想劝傅作义把华北部队收拢撤到南方,企图保住本钱(可见此时南京已经对淮河以北持放弃态度)。至于华北国军最终的全面溃败、起义,对于国军高层的触动远远不如华东战场。原因是华北一半以上是傅作义自己的兵,本来就不在中央系实际的管辖操控范围内,49年初华北东线损失掉的中央军则有25万人(大部分是起义了)左右,比起东北的损失已经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华北的中央系部队也不像东北、徐蚌战场上那样遍地精锐。所以失去华北打击虽大,却还是在其预判之内。

最令国军感到绝望的,就是淮海战场的结果了。在战前部署中,兵力多出10余万人的蒋还极度鼓励部下“优势在我”,结果80万部队(加上第二阶段华中的12兵团)在两个月时间内就输得只剩下20几万。如果说前两战国军处在局部弱势,那这场惨败该怎么解释呢?而且不光是心理落差大,这一战本身是国军真正输不起的战役。徐州南侧就是国府,而参战部队是中央军最后能战的队伍了,5军、18军、8军、25军等尽数被歼,在这之后国军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部队抵抗我军南下呢?所以在淮海之后,国军高层除了悲痛就只剩准备“台湾防务”了。看似还有长江以南的一半国土,却基本上是地方军阀部队,至于骨干中央军,已经彻底地败了。所以49年1月淮海战役的结束,是国军真正感到绝望的时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