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如果焦仲卿与刘兰芝没有殉情,孙权定会杀掉他们

《孔雀东南飞》,如果焦仲卿与刘兰芝没有殉情,孙权定会杀掉他们
2022年09月08日 16:46 解忧文史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的是郡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在伦理纲常森严的时代氛围里,两人深爱彼此却被无情拆散,只好一个“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另一个“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引为千古惨剧。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给很多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也正如诗末所告诫的那样:“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意味深远的思考与警示。小解不禁畅想:假如焦仲卿与刘兰芝没有选择殉情,他们的结局会是怎样?

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个故事。这首诗前有一小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可视为整首诗的情节浓缩。通过提炼,我们可以得出刘兰芝的死主要有三层原因。第一层,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一些封建观念逐渐占据了主流,所以焦仲卿的反抗会被认定是不孝;第二层,焦母的蛮横淫威;第三层,刘母及刘兄的不理解和逼迫。

所以说,这出悲剧的酿造虽让人猝不及防,却又在情理之中。普天之下,像焦刘这样的夫妻不乏其数,只不过他们都在事发后选择了隐忍、退让,以幸福换取余生。唯有焦刘二人向命运反了抗,向世俗倔了强,双双殉情,这才有如今的经典传唱。也就是说,假如他们听从各自父母的安排,选择另娶和另嫁,那么将会过上柴米油盐的生活,陪着一个不爱的人,孤单走完一辈子。然而,这只是正常情况下的剧情,而历史的走向从来都是蜿蜒曲折的,事实上它就没有正常过!如果我们将故事与历史结合到一起,才会发现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未来竟是这样……

小序里写的“汉末建安中”,表明故事发生时间是汉献帝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表明故事发生地点在庐江府,即汉朝的庐江郡。凡在汉末,就有乱世三国,凡在三国,就有强权争霸。庐江郡,曾在孙权讨伐李术的战争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建安五年,孙策暴毙,孙权正式掌权,一些老部将开始不听新领导的命令,这其中就有庐江太守李术。李术本就是归降于孙策,孙策一旦不在了这份契约也就不复存在。《三国志》载:“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是岁举兵攻术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孙权率兵攻伐庐江城,李术求援曹操无应,最终弹尽粮绝,城破被杀。或许孙权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要杀鸡儆猴,因此便拿李术统领的庐江城开刀,仿佛在昭示:这就是不服从命令的下场!于是,不仅李术丧命,庐江全城百姓也无一幸免,惨遭屠城。孙权屠城之事证据确凿,不仅《三国志》留有案底,《江表传》亦有记载:“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遂屠其城,枭术首。”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故事:假如他们没有殉情,将来不久的某一天也会被孙权杀死!或许这就是因果宿命,与其苟且偷生到因屠城而死,倒是殉情的结局更让人安慰啊。

有人说,建安年号共使用了25年,孙权屠城发生在建安5年,而诗中也只说是“汉末建安中”,为什么认为屠城发生在殉情之后呢?这个问题其实不必较真,我们试着用逆向思维去理解一下:假如屠城在前,那么焦、刘、焦母、刘母,以及庐江城那些攀亲的人都是哪里来的?再退一步讲,就算这些人死里逃生,家乡曾经发生过如此灭绝人性的事,谁还有功夫去考虑儿媳妇不遵孝道,谁还有心思托媒要娶被休掉的女人?而诗中对刘兰芝的一番描述“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些妆品珍宝也就不复存在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