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巢生活在风月弥漫的盛唐,而不是风雨飘摇的晚唐,他一定可以成为笔下生花的流行诗人;又或者,少有诗才的黄巢能够一举中第,他也可成为浮白载笔的文人骚客,可偏偏他就是屡试不中。无奈只好怒冠冲发,揭竿起义,从而掀开了唐朝覆灭的大幕。据说黄巢五岁便可赋诗成对,从小才华出众,成年后更是精于笔墨,按理说考取个进士科应当不成问题,可晚唐的腐败勾结日益凸显,考场更是乌烟瘴气,大诗人罗隐都曾“十不上第”,所以黄巢的落选是普遍现象。可是,小解总结了黄巢在起义前、称帝时、失败后分别所写的三首诗,读了之后才惊奇地发现,或许唐廷当初不录取黄巢情有可原,因为他写的诗实在太狂了。
落第之时:《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题目写得清清楚楚,这是黄巢在落第之后所写的逆天狂言。黄巢对菊花情有独钟,秋天里万物肃杀,唯有菊花肆意盛放,整座长安城都弥漫在菊香之中,满地都披上了黄金色的菊花铠甲。这首诗以百花暗喻腐朽的大唐朝廷,而以菊花暗指和自己一样长期受压迫的劳苦民众,“冲天”、“透”、“尽”等词汇无不显示出黄巢无比的霸气。另外,这首诗还体现出了黄巢越挫越勇的乐观精神,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
起义之前:《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黄巢在起义之前写下的豪言壮语。表面看起来,黄巢是目睹了秋色里群芳的凋零而突发感慨,所以幻想他可以化身为青帝,即主行季节时令的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这美艳多姿的菊花和百花一起,在春天开放。但实际上,黄巢这是在借菊花暗喻自己的身世。菊花不比其他花差,为何偏偏只能在萧瑟的秋天盛开?是啊,自己一身才华,为何只能埋没人间,而不能步入仕途大展身手呢?而且,黄巢没有希望靠“青帝”来改变命运,他有更主观的能动性,他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这项事业。从这首诗中可以发现黄巢那逆天改命的决心,以及他号令万人的雄威胆略。
兵败之后:《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军一度攻陷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可是轰轰烈烈的帝国却因内部分裂、大将叛变等诸多因素而宣告失败,黄巢亦下落不明。有人说他战死沙场,有人说他隐居为僧,但无论如何,他的人生经历都够后人喝一壶的了。黄巢回忆过去时,使用了“草上飞”三个字,这无疑显示他叱咤风云的狂妄人生,曾经位居权力终极。他穿过铁衣上阵杀敌,他也穿过布衣心如止水,到头来人生一场幻灭,坐在桥上无人识的英雄迟暮,简直悲凉。如此,也只好随遇而安,独倚栏干欣赏落日余晖。
黄巢流传后世的诗歌只有这三首,巧合的是分别对应着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从刚开始“冲天香阵透长安”的狂傲霸气,他还幻想着能够为大唐效力,并成为大唐的中流砥柱,名满长安;到后来“他年我若为青帝”的逆天改命,宣称自己为“帝”,这说明黄巢已经不再眷恋旧世界,他希望开辟新的疆土;再到最后“天津桥上无人识”的旷世悲情,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回望一生,皆是孤独。三首诗,三种人生况味,这是黄巢的心理历程,但从中也能挖掘出我们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感悟,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即便垂败之时,也能骄傲地记住自己曾经“草上飞”。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