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两千多年前庄子做的一个梦,引发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纸上骚动。这一哲学命题极度迷离且虚幻,蝴蝶不可追、梦境不可破、幻化不可成,庄子此梦完全是凭空而起凭空而落,然而却真实地探索了生死物化的意义,并制造出了一个浪漫的文学话题。白居易:“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李商隐:“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辛弃疾:“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几乎所有引用这个典故的诗词创作人都是庄子的忠实崇拜者,他们无不将其奉为圭臬,并以之为榜样试图编织出更加迷幻的意境。可是元代的一位小哥哥,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将庄子摆在神坛之上,反而将其践踏为垫脚石,以此创作出了一首诙谐幽默又骂人于无行之中的狠曲。《醉中天·咏大蝴蝶》元·王和卿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倘若不看题目,你是否能读出这首曲子所咏叹之物?明代学者王骥德评价道:“只起一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势如破竹,却无一句不是俊语。”是的,无须多言,只需单单一句“弹破庄周梦”便知王和卿写的是蝴蝶。
这只蝴蝶堪称古诗词史上体型最大的一只,它竟把庄周的梦境给撑破了,将一个虚无的无限止的幻境弹破,从梦境里飞到了现实之中。一个“破”字夸张得近乎荒诞,它不仅极尽蝶之硕,更以一种开悟顿天的姿态脱颖而出,狠狠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这只蝴蝶不能兀自起飞,它必须依托于东风,否则定要坠跌而落。不得不说,王和卿遣词造句的功力的确很强,上句的“破”,此句的“架”,皆是龙眼。“架”字不仅描绘出了蝴蝶凭驾东风时场面浩大的画面感,又将东风拟人化,写出了东风托扶蝴蝶顺势而上的姿态。蝴蝶以采蜜为生,那么如此大个儿的一只该如何进食呢?答案是:所到之处,寸花不生。
“三百座名园”极言其多,但只需轻轻一采便可将其化为乌有,春天瞬间变秋天。“三百座”与“一个”形成显著对比,突出表现蝴蝶食量之大。“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这是一句非常幽默的话语,前一句应该是蜜蜂对蝴蝶的谩骂之词:“这是谁家造孽的娃儿?”蜜蜂向来以辛勤著称,可蝴蝶的食物掠夺令它们都感到了无所适从,由此隐约透露出蝴蝶一种恃强凌弱的特点。蝴蝶只需轻轻扇动翅膀,便将卖花的人扇到了桥的另一边。王和卿话头一转,将蝴蝶与人挂上了钩,这使读者更有代入感,更能感受到蝴蝶翅力之强。同时,结尾的这两句又隐喻了蝴蝶的离去,它破空而来,离去时也挥毫大气,来去皆形象生动,极具艺术效果。
读完整首曲,总感觉王和卿笔下的这只庞然大物不是蝴蝶,而是庄子作品中的另一巨兽,那就是“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虽不知这二者是否有所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和卿与庄子一样,在夸张之中隐藏了深深的寓意。那么王和卿的大蝴蝶,究竟扇了哪些人?据元代《辍耕录》载:“大名王和卿,滑稽挑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燕市的一只大蝴蝶是王和卿写作的契机,但其真实的目的是“滑稽挑达”,即讽刺。
综合曲中观点,这只蝴蝶硕大强势、抢占资源、恃强凌弱、横行霸道,再联想到元朝时期底层百姓所遭受的迫害,可见蝴蝶隐喻的就是那些权豪势要、浪子丧门,以及花花太岁。毕竟元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善谑”。这首小令怪诞夸张,但又不失幽默风趣,让人在感叹其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又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品来十分有味道。在这些艺术的表皮之下,实际上蕴含的真实情感应是作者那满腹的牢骚以及无奈的反抗。一只巨型蝴蝶,撑破了庄周的梦,亦戳穿了世俗的不堪,虽然这是个稀罕物,但求它不要再归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