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 珠海妇幼骨科专家告诉你如何科学补钙

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 珠海妇幼骨科专家告诉你如何科学补钙
2021年10月21日 10:43 粤爱珠澳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国主题为“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的第三位。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为特征,并导致骨折风险增高的骨骼疾病,绝经期妇女、老年人、消化道功能障碍、厌食症、不健康节食、费用性骨质疏松、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激素等药物及内分泌等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10月20日下午,珠海妇幼骨科专家李华庆主任走进珠海电台直播间,针对“骨质疏松日”主题,通过电波向市民朋友们传播了相关健康知识。

李华庆主任是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小儿脊柱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组副组长、珠海市医师学会骨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珠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

节目中,李华庆主任建议:40岁先做一次超声骨密度检测,5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1次,将骨质疏松检查纳入常规体检;而做双能X线检查能帮助了解有没有患骨质疏松:双能X线检查是利用高能、低能放射线照射的差值测骨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生骨折现象。

骨质疏松除了“治”,更重要的是“防”。我们人体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以后会逐渐降低。50岁以上20%的人会骨质疏松,46%的人会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病残率和死亡率!所以骨质疏松要早干预,才能预防骨折。

高钙低盐饮食,日光浴,适当的运动,避免药物影响,过量咖啡及碳酸饮料、戒烟限酒等等对预防骨质疏松很有帮助。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各类坚果如花生、芝麻、松子、葵花籽等,是钙的良好来源;海鱼、贝类建议每天吃40~50克,每周两三次;豆制品含钙量也较高;绿叶菜其实是低调的补钙小能手,如荠菜含钙量甚至高于牛奶,牛奶、酸奶、奶酪更是不可多得的优质钙源。

关于日常的几个补钙误区,李华庆主任也进行了解读。

一是大家常认为的“补钙能手”——骨头汤,其中钙不多,脂肪、嘌呤倒不少,可不能多喝;二是补钙不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生,反而较低的食用钙摄入更有可能增加含钙肾结石的风险;三是每天正常补充钙剂600~1200毫克、维生素D1000~2000单位摄入,中毒可能性非常小;四是天天补钙也可能会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有原发和继发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一定要治疗原发疾病。

关于骨折病人术后补钙的问题,李华庆主任提醒切勿操之过急。这是因为在骨折急性期制动后每周的骨丢失量约占骨总量的1%,相当于正常人1年的生理性骨丢失量,而这一时期,骨折的部位会释放出大量游离钙盐,也就是说患者机体本身并不缺钙。此时如果大量补钙,很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血钙量超高,增加肾脏的负担。另外,早期摄入过量的钙,还会导致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多,让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失调。

所以,正确方法是在骨折发生两周后再开始补钙治疗,且单日摄入不能超过2000 mg。

最后,李华庆主任提醒大家,在应用钙剂时,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口服钙在人体内的吸收率约为30%,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但儿童骨折患者由于其胃肠道发育的特殊性,建议选择水溶性较好的葡萄糖酸钙、碳酸钙,它可迅速缓解症状,且刺激性小,副作用少、口感好相较于氯化钙,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也更为突出。

供稿: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骨科/张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