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人称“马蝗果”,是治痄腮“特效药”,野外就有,需要带走!

此物人称“马蝗果”,是治痄腮“特效药”,野外就有,需要带走!
2022年09月27日 10:09 少冰评车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有一种很常见的流行病,它就是小儿腮腺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痄腮。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未成年的儿童。如果患上了腮腺炎,不仅脸部变得红肿胀痛,而且还伴有发烧的症状。对于腮腺炎的治疗,民间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用墨汁涂抹患处,或者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种植物,同样是治疗小儿腮腺炎的良药。它的名字有点奇怪,明明是一个灌木植物,却起了一个昆虫的名字,这就是马蝗果。

马蝗果属于一个亚热带植物品种,最早产于东南亚一带,包括泰国的北部,缅甸的东部,以及越南的少数地区。大概在明朝初期的时候,马蝗果才被引种到我国境内,主要在西南边陲地区种植繁衍,比如像云南省的东部,贵州省的西部等等。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颇具地域特征的名字,叫做西南栒子。由于马蝗果天生具有喜光怕荫的特点,所以,它会选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安家落户,比如空旷的田野里,向阳的山坡上,以及乡间道路的两侧等等。

如果按照学术上的划分,马蝗果应该属于蔷薇科植物的范畴。与其他的同类植物相比,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四季常绿,不管是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它都能保持一副蓬勃向上的活力。从外形到上来看,马蝗果的身材高大健硕,通常在1.5-2.5米之间,据说野生植株能够长到四五米的高度,直径超过10厘米,堪称是蔷薇家族中的大块头了。除此之外,它的枝干也十分密集,老枝苍劲扭曲,幼枝细嫩柔软,在最初生长的时候,枝干表皮覆盖着一层细弱的茸毛,等到变老之后,这些茸毛会慢慢的脱落,表皮也随之变得斑驳粗糙,再加上那一身浓浓的灰褐色,能够让人体会到岁月遗留的沧桑厚重感。

马蝗果的叶子为椭圆形,姿态圆润,质地厚重,正面是青绿色,背面是灰绿色,表面还长着一层黄白色的细毛,用手摸上去,感觉软软的,滑滑的,仿佛带有丝绸一般的触感。马蝗果的花期在初夏时节,它的花型小巧精致,色泽粉中透白,通常六七朵花序簇拥在一起,看上去娇艳绚丽,既有海棠花的沉稳厚重,又带有几分桃花的婀娜妩媚,尤其是当微风吹过的时候,含羞带露的花枝会随风摇曳,看上去就好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比起花朵的美丽,它的果实一点也不逊色,外形为圆球状,果皮光滑细腻,最初生长的时候,果皮为黄绿色,等到成熟之后,就变成了橘红色,在绿色枝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就仿佛是一颗颗闪着光泽的红宝石。

关于马蝗果的药物作用,在《全国野生药材汇编》中做了详细的记录,里面这样写道:“马蝗果,学名西南栒子,产于西南各省,它属性寒凉,味道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镇痛的功效,主要治疗小儿腮腺炎,以及淋巴结炎等等。”不过,在此提醒大家,要想获得好的治疗效果,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