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你所捡到的“漏”,可能皆为“学费”

新会陈皮:你所捡到的“漏”,可能皆为“学费”
2024年03月03日 14:15 新会陈皮调研手记

一位来自福建的新会陈皮爱好者王女士和其家人趁着新年假期来了一趟新会,目的主要是想来一趟新会陈皮的“寻根之旅”。王女士近两年爱上了新会陈皮,加上自己经营着一间茶叶店,也算是入行了的人,这趟是趁着难得的假期到广东旅游,选择“新会”作为第一站。

出发前王女士曾向老李咨询过来广东新会游玩要注意些什么,老李让其“多看小买即可”。那料王女士到了新会后就把老李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忍不住在新会当地开始了“就地实践”买买买的模式,在回到福建后便马上向老李展示了其购买的多款新会陈皮,大约有七、八斤,是当地购买后让店家直接邮寄回福建的。

王女士购买的“十年”陈皮

经常买到假陈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线下买陈皮的“假货率”其实跟线上差不多,哪怕在产地也是一样。经过老李的在线鉴定,从王女士在“实战”中买到的一堆陈皮看,起码三分之二的“工艺皮”痕迹,其中不乏一些陈皮是来自知名品牌的“老年份贵价货”。

于是老李向王女士发问了:你是如何判断自己购买到的就是正宗的新会皮呢?王女士说,来到产地了当然信心也强了,毕竟自己也上过几次当,而且在新会也一边吃一边买,买一些贵点的,自己嘴巴喜欢的,总不会错吧?

老李认为,类似王女士这样观点的读者不在少数,有必要补习相关知识点,也给众多新接触的新会陈皮读者做一期科普内容。

新会水田区种植的新会柑树

一、产地:“区域外”的差异是“质”,“区域内”的差异是“量”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经常看到商家们喜欢在新会陈皮的“产地”上都喜欢打上“东甲、梅江、天马、茶坑”等一线产区的名称,而核心一线产区的量又并不足以应付整个市场的需求。

为什么核心产区的陈皮比周边二三线产区的贵一些呢?老李认为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是土地成本,因为一线产区靠近新会城区,其农田的使用成本也会比非核心贵数倍,例如梅江村的塞口围等标志性地段,就是双水、三江等地区租金是几十倍以上,因此成本会有巨大差异。虽然新会陈皮的原材料“新会柑”的种植面积有14万亩(官方公布),但非正式统计的核心区域种植面积却不到5%,土地资源也是物以稀为贵的。

梅江塞口围的水田种植区

第二个原因是核心产区作为新会柑的老产区,其水土条件基本完全符合“三水通融”的特征,而二三线产区会有部分内陆田或者山地等耕地,在这一点上传统产区“水田”种植就更符合传统种植的要求。

第三就是老产区的种植技术相对成熟,目前核心区域因为经营的成本高,经营方在农田的管理上会比其他二三线区域更加精细化、投入更多,以保证产量创收,因此在后天耕作上,一线产区的投入会更具偏向性。

但老李认为,核心区域的新会柑不是因为贵,就一定是好的,如果上面除了土地成本外的其他因素,放在二三线产区均符合,那么二三线产区也可以出到好的柑皮和陈皮。

总的来说,核心产区必然价格贵,但品质不一定都是好;而二三线产区便宜,但也会存在好货,这里更需要消费者去从陈皮本身的好坏去判断,而不是仅仅奔着核心产区去买单。

新会双水镇的新会柑种植区

二、圈驳:这仅是一种“繁殖差异”,不代表品质之全部

目前新会陈皮的原材料新会柑种植方法有三种:驳枝柑、圈枝柑、柑驳柑、原枝柑等,读者们要记着的是,这是一种“种植方式”,而不是新会柑“品种”,有商家刻意去包装圈枝或者原枝柑等,以其基因优势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其实不管是驳枝还是什么枝,其本质都是“新会茶枝柑”的品种。

其次要明白的是,驳枝就是以红柠檬等作为砧木嫁接种植,圈枝就直接以枝条扦插种植,柑驳柑即以茶枝柑为砧木嫁接茶枝柑,而原枝柑即从种子一直长大为柑树,其中不管是那个种植办法,都有优劣,都有长短,不是任何一种都有绝对优势,而作为茶枝柑的本源,其后天结果主要影响还是水土、种植等等缺一不可,因此不是只盯着圈枝原枝就是“好的”。

新会柑种苗

最后要明白一点,不管圈枝驳枝,其本质还是茶枝柑,其不会因为种植方式而变成苹果或者雪梨,茶枝柑就是茶枝柑,而本质上的区别,更多需要在后天的种植技术和收藏陈化上做好。

目前很多商家喜欢包装“圈枝柑”,认为圈枝柑产量稀缺、皮薄、味道香等等,其实从水土好、种植好上看,不管是驳枝柑还是圈枝柑,其品质都不会差。

也有人说圈枝柑皮薄,驳枝柑皮厚,其实厚薄都不是判断新会陈皮好坏的标准,判断好坏是标准一直都是陈化好不好、味道好不好,跟厚薄关系不大。

道理还是那么一个道理:当我们判断新会陈皮好坏贵贱的标准只有“一个”时,就会非常容易被商家引导到预先设置好的“消费陷阱里面”,这也是众多消费者发现越吃越迷糊的根本原因。

2023年12月的新会柑大红皮

三、味道:正宗的味道,你不一定喜欢;你喜欢的味道,也不一定正宗

每个人对“味道”的偏好都有主观性,甜酸苦辣,萝卜青菜,这就是“口味”,对于新会陈皮也一样。有些朋友喜欢新皮的味道,有些朋友喜欢中期皮的味道,也有非老皮不吃的人,这就是口味偏好,在抛开新会陈皮所谓的“功效”,口味的选择必然是人们判断好坏的主观条件之一。

在味道判断中,新会陈皮有其独特的“风味”的,例如复合香型会随着陈化的阶段而变化等,对此老李一直强调,干果皮的味道并不等于陈皮的味道,对于没接触过传统陈化皮的人们来说,去形容一个没接触过的食物味道是不可行的,因此人们往往会把第一次接触的“陈皮”当做一个标准,而这时候大行其道的“工艺皮”就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标准”。

老李接触过不少类似的案例,特别是北方的朋友在早期接触的多为“工艺皮”,对工艺皮的酸、重口感有依赖,因此在接触到正宗的陈化皮时,就难以适应传统陈香醇厚的味道。

所以,跟着自己的味道喜好走,就不要以为你自己喜欢的味道,就认为是正宗的味道,当然,每个人口味偏好并不妨碍正宗与否,这更多是一种选择。老李认为,也正是这种偏好,才导致了工艺皮拥有持久市场的基础。

新会晒场的工人们正在剥柑晒皮(拍摄于2023年11月下旬)

四、捡漏:角片、断皮、落地皮等等,你所贪的“便宜”其实是“学费”

老李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读者,“捡漏”一词,是不存在,能让你捡到的“漏”,绝大多数都是别人专门放出来的“漏”,都是精心算计过的“漏”,能给你捡到的漏,基本都是人家设好的套路。

特别是新会陈皮中存在的性价比高的断皮、落地皮,以市场价零头的价格在销售,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更大可能,就是以假冒皮掰断后装作“高性价比”的漏专供消费者去捡罢了。

在传统陈皮的陈化中,断皮、皮角等单片碎皮出现是非常正常而且自然的事,因为陈化本身就是氧化的过程,陈皮在氧化时候,其中的纤维组织会自然分解,特别是在遭遇季节转化、热胀冷缩、搬运、翻晒等外力作用下,其耗损会随着时间长度而增加。

也就是说,即使你完全不去动它,但只要存在陈化这个动作,断裂等耗损是必然的结果,所以老李经常说,随着陈化的程度加深,出现断皮是必然的结果,相反,不出现断皮才是反常态的。这么看来,在“老皮必断”的结果下,还有必要去专门低价兜售“断皮”吗?当然这里也不否定断皮的价值,但绝不会以正常年份皮的“零头”去销售,充其量以8折左右处理。

那么对于落地皮等,因为落地成因复杂,如果是自然成熟落果的,那么类似后期的大红皮如冬后皮等,其落果就是自然成熟的必然结果,所以不存在性价比一说,如是病虫害果的落果,那么落地皮就完全没有意义,因此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生长发育的果实,在后期陈化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综合来说,如果病虫害导致的落地皮,哪怕价格再低,也就不必要去购买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