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产能缩水、研发投入下降,TCL中环还未触底?

N型产能缩水、研发投入下降,TCL中环还未触底?
2024年06月12日 10:22 深潜atom

本文系深潜atom第803篇原创作品

光伏产业哀鸿遍野的背景下,TCL中环也变得越来越谨慎。

图源:TCL中环

2024年5月23日,TCL中环披露发行可转换债券预案修订稿,将发行总额由不超138亿元下跳至不超49亿元,缩水64.49%。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显著,下行压力较大,TCL中环放缓扩张步伐,有助于减轻整体的运营压力,稳住业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与募资缩水同步,TCL中环也在大力控制研发费用。要知道,光伏产业的周期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新旧技术的接力。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光伏技术换挡期,TCL中环压缩研发费用,或许也预示着,其接下来难以第一时间抢占新技术红利,成长性将日趋减弱

价格战愈演愈烈,光伏企业哀鸿遍野

当下,中国光伏产业正上演一曲“冰与火之歌”,下游需求持续释放,但上游产业链企业却身陷亏损泥潭。

图源:中国光伏协会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216.88GW,同比增长148.1%。得益于此,多晶硅、硅片、电池等光伏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超64%,行业总产值超1.75万亿元。

尽管光伏下游需求井喷,但上游产业链企业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随着上游产能加速释放,终端装机需求和上游供应量倒挂,最终导致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危机。

TCL中环2023年财报显示,截止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均达900-1000GW,其中80%以上集中在中国,产业链供需比由2023年中期的1.02:1至年末的2:1。自2023年Q3开始,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对此,2023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对外表示,“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

为了尽快消化库存,诸多光伏企业纷纷降价求生,最终演变成惨烈的价格战。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初,光伏组件主流价格为1.8-1.85元/W,年底降至0.9-0.95元/W,降幅近50%。

图源:TCL中环2023年财报

在此背景下,以TCL中环为代表的光伏企业业绩持续恶化。财报显示,2023年以及2024年Q1,TCL中环营收分别为591.46亿元、99.33亿元,分别同比下跌11.74%、43.62%;净利润分别为34.16亿元、-8.8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9.9%、139.05%。

其实2023年Q4和2024年Q1,TCL中环连续两个季度亏损,合计亏损36.52亿元。

事实上,行业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不止TCL中环,诸多产业巨头的业绩也萎靡不振。比如,2024年Q1,通威股份营收195.7亿元,同比下滑41.13%;净利润为-7.87亿元,同比下滑109.15%。同期,隆基绿能营收176.74亿元,同比下滑37.59%;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164.61%。

行业龙头企业难以盈利,让投资者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因而看空光伏产业链。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分别下跌20.15%和36.38%。

N型技术将成主流,TCL中环谨慎扩张

尽管光伏产业已经步入下行周期,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深陷负增长泥潭,少数企业甚至博取了亮眼的业绩。以晶科能源为例,2023年,其营收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净利润74.40亿元,同比增长153.20%。

晶科能源的营收、净利润之所以逆势双增,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早就看到了N型电池的商业前景,并在2019年前后提前押注相关技术。

图源:晶科能源

据悉,发展数年后,P型的电池效率已逼近理论极限,并且降本空间也十分有限。反观N型电池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都更为可期。比如,经TUV南德认证,晶科能源N型TOPCon大面积光伏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24.76%,刷新全球组件最高效率记录。

因为效率、成本优势明显,N型电池有望成为光伏产业下一个阶段的“主旋律”。中信证券研报显示,预计2023年-2025年,N型电池的渗透率分别为29%、75%以及89%,其中TOPCon渗透率分别为25%、67%以及76%,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早已推出成熟的N型电池产品,晶科能源得以第一时间抢占市场红利,避免落后P型产能内卷。财报显示,2023年,晶科能源全年N型组件出货48.41GW,同比增长352%,占组件总出货的62%。

眼看着晶科能源靠N型电池摆脱内卷压力,一众光伏企业也纷纷加码相关电池技术。

比如,2024年Q1业绩会上,通威股份对外表示,公司正加快TNC电池等先进产能的建设,并同步推进部分PERC产线升级,预计2024年底N型电池产能规模将超100GW,全年N型电池出货占比超70%。

无独有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TCL中环也在加码N型电池产能。2023年4月,TCL中环宣布,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138亿元,其中103亿元募资用于总投资106.65亿元的25GW N型TOPCon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

图源:TCL中环

然而,如开头所述,一个月后,TCL中环竟然主动下调了募资目标,其中25GW N型TOPCon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的总投资额为46.24亿元,计划募资投入额为19亿元,较此前的规划分别下降56.64%和81.55%。

这或许是因为,TCL中环看到了,随着产能逐步释放,N型电池也有P型电池内卷化的趋势。4月12日,华电集团披露2024年首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开标情况,其中N型最低报价0.81元/W,P型最低报价0.756元/W,均为今年以来新低。

可以发现,N型电池报价相较P型并未高出太多。随着P型产能加速出清、N型产能加速释放,N型电池报价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在此背景下,行业先行者也不得不直面业绩承压的现实。财报显示,2024年Q1,晶科能源营收230.84亿元,同比下跌0.3%;净利润11.75亿元,同比骤降29.09%。针对为何净利润下滑,晶科能源解释称,主要系光伏组件价格下降。

财务承压,研发收紧与大手笔分红并行

众所周知,光伏产业之所以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主要是因为少数企业推出新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抢占市场红利。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诸多企业加码产能,新技术的投资回报也加速下滑,大部分企业都将面临价格战阵痛。随后,少数提前布局“次世代”技术的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光伏产业又将开启新一轮周期。

考虑到N型电池也到了产能爆发的前夜,TCL中环对该电池技术持谨慎态度,控制相关项目的投入力度无可厚非。不过为了及时抢占下一轮光伏技术红利,TCL中环似乎应该类似其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图源:隆基绿能

比如,隆基绿能正积极布局BC电池,单瓦发电量相较TOPCON高2%-3% ,并且拓展性也很高。2023年9月,隆基绿能拟投资39亿元建设HPBC Pro电池项目,计划于2024年11月开始逐步投产,2025年11月达产。

为了尽快推动BC电池落地,隆基绿能正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财报显示,2023年,隆基绿能研发投入合计77.21亿元,同比增长8.12%,研发费用占比5.96%,同比上涨0.42个百分点。

然而,与隆基绿能形成截然反差,TCL中环正不断削减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23年以及2024年Q1,TCL中环研发费用分别为21.25亿元和2.47亿元,分别同比下跌27.2%和75.74%。

图源:TCL中环2023年财报

这或许是因为TCL中环正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TCL中环有息负债高达404亿元左右,但账面货币资金仅100.20亿元。

然而,颇为反常的是,虽然公司的财务压力不小,但TCL中环却大手笔分红,甚至还有闲置资金用于理财。

财报显示,2023年,TCL中环向股东派发的现金红利10.50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30.73%。对比而言,2022年,TCL中环的现金分红仅3.23亿元,仅占当期净利润的4.74%。

2024年5月初,TCL中环披露《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额度的议案》,公司将使用最高额度不超100亿元的自有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风险可控的理财产品。

考虑到光伏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核心技术构筑的护城河是否足够深厚。TCL中环大手笔分红,并且希望拿出百亿元资金购买理财,却吝于研发,从侧面昭示出其战略眼光过于短视

整体而言,目前TCL中环产能落后,不想继续加码N型产能,并且大力控制研发投入,无论是短线的竞争力,还是长线的想象力都持续走弱。这似乎预示着,TCL中环的业绩和股价还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