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哪天入伏?是公伏还是母伏?答案来了

2022年哪天入伏?是公伏还是母伏?答案来了
2022年06月29日 08:29 小白局长说游戏

老话说“寒有三九,热有三伏”,三伏天太阳当空、酷暑烤人,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间段。如今夏至节气已过,马上就要迎来炎热的三伏天,那么今年哪天入伏?是“母伏”还是“公伏”?今年三伏天持续几天?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为末伏”,说的就是从夏至这天开始计算,往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就是入伏(头伏)的起始时间,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的起始时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包含立秋这天)就是末伏的起始时间。

什么是“庚日”?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俗称“干支纪日法”,分别由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60甲子,分别表示60天,每60天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举个例子,今天是甲子日,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大后天就是丁卯日,按照顺序周而复始的记录。

庚日也就是带有“庚”字的日子,如下图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庚日总共有6个。我们不难发现“庚日与庚日”之间都间隔10天,因此初伏和末伏分别持续10天。

今天夏至日在6月21号,为“乙巳日”,往后分别为丙午日、丁未日、戌申日、己酉日、庚戌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庚戊日”,这天为6月26号。6月26号后每隔10天分别为一个庚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在7月6号,为“庚申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7月16号,为“庚午日”,这天也是入伏的时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在7月26号,为“庚辰日”,这天也是中伏的开始时间;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在8月5号,这天为“庚寅日”;夏至后的第六个庚日在8月15日,这天为“庚子日”。

“秋后一庚为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时间,今年立秋的时间在8月7号,为“壬辰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15号,因此末伏的开始时间为8月15日。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那就是指末伏,因此立秋后还会炎热一段时间,这也是“秋老虎”的由来。

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20天。今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分别在6月26号、7月6号、7月16号、7月26号、8月5号,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是加长版三伏天。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总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总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总共10天。

2022年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整个三伏天持续40天。现在三伏天还没有到来,但是我国多地已经出现38℃以上的高温,可以说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地面的热量还在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的热量积累到最大,因此往后天气还将继续变热,三伏天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期间段,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

伏分“公母”,今年入伏是“公伏”还是“母伏”?

根据古代《阴阳学》的说法,把奇数(单数)日期定为阳,把偶数(双数)日期定为阴,而阳为“公”,阴为“母”。

2022年7月16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六月十八,十八是偶数,因此今年是“母伏头”。

那么“母伏”和“公伏”有什么说法?老话说“雨淋母伏头,炕头长蘑菇”,说的意思是如果入伏是母伏,这天下雨就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雨水多,潮湿的天气导致炕头都长出了蘑菇;老话还说“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说的是如果入伏是公伏,这天下雨就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高温少雨,炎热的天气把狗舌头都晒破了,说明天气异常炎热。

总结,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号一直持续到8月24号,总共40天,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每年夏至日对应的“六十甲子”不一样,因而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都不一样,因此每年入伏的时间几乎不相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