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靖难首席功臣,朱棣宠臣,却落得被褫夺爵位、祸及家人的结局

丘福:靖难首席功臣,朱棣宠臣,却落得被褫夺爵位、祸及家人的结局
2022年08月10日 21:13 老张说史

建文元年(1399年),经历了“示之以弱”却仍难解危局的朱棣,在得到张信建文帝令其“欲得亲王”的密报之后,他终于做出了“靖难”的决定。

在与姚广孝合谋之后,他将张昺、谢贵诛杀,令丘福、张玉、朱能夺取北平九门,进而控制北平城。

靖难之役由此肇始。而在经过三年多的征伐之后,朱棣如愿以偿,赢得了这场看似实力差距悬殊的较量,荣登大宝。

但是,作为僭越者他的帝位事实上是在法统上是有缺陷的,因此,也就有了朱棣对于靖难诸臣的倚重以及重赏,乃至于日后迁都北京也有此因素在。

而对于靖难功臣,朱棣敕封了四大公爵。在敕封时,为此还闹出过争功闹剧,但却独有一人居后,不与争功,这个人就是丘福。

对于丘福之功,朱棣自然知道,更是以其居四大公爵之首,恩宠有加。

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与世券。命议诸功臣封赏,每奉命议政,皆首福。——《明史·卷一百四十五》

但是,作为明成祖朱棣第一功臣的丘福却并没有如张信等人那般荣宠一生,荫庇后人,甚至于他的家人还因为他被流放海南。

这又是缘何呢?

丘福,乃是安徽凤阳人,本就是出身行伍。后来因为跟随朱棣征战,累至千户,也正是因为跟随朱棣的缘故让他成为了朱棣的嫡系,自然可以信任。

在《明史》中记载福为人勇敢,作战勇猛,又不与诸将抢功,这样的性格坦白讲任是那位领导也会喜欢。

而在朱元璋龙驭宾天之后,建文帝朱允炆荣登大宝。对于侄子朱允炆,朱棣自然也是非常提防。

对于其削藩之策,伊始朱棣也更是有着主动“示之以弱”的行为,其子嗣朱高炽,甚至于自己都曾为质。奈何建文帝用人不明,不够杀伐果决,是以事泄,更是给了迟迟不敢造反的朱棣信心。

最终得到张信密报之后,朱棣与姚广孝商议之后以“靖难”的名义起兵。坦白讲,此时的朱棣与朱允炆之间,不仅仅是兵力上巨大差距,还有的是对道统上的正义与否的差距。

可是,双方的较量显然不是法统上的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要在战场上决出胜负。在控制北平之后,丘福在白沟河之战中大败南军,后又在夹河、沧州等战中屡立战功。

东昌之战中,朱棣大将张玉战死。之后丘福便与朱能成为了朱棣最为依仗的大将。1402年,燕军绕过济南,直取淮河,丘福大败盛庸。在此之后,朱棣大军取扬州,渡过长江,兵指南京。

可以说,丘福的功绩被敕封为四大公爵之首,是毫无争议的。而对于丘福,这样一位股肱大将,朱棣也是重视有加,在赐其公爵之外还荣升其为太子太师,并在永乐六年令其辅导皇长孙朱瞻基。

如果说张信之恩宠,乃是因为其通风报信,对朱棣有再造之恩的话;那么丘福之恩宠,则是皆赖其功勋。

然而,作为功勋之臣的丘福却很快便迎来了滑铁卢时刻,以致于身死名灭。

永乐七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无状,杀死大明使臣郭骥,一时间举国哗然,朱棣勃然大怒。于是,丘福作为总兵官,与王聪、火真、王忠等人将兵10万征讨。

坦白讲,对于朱棣而言,这是一个很好地彰显自己天子之威的机会,也是他亟需的一场胜利。所以,在出征前朱棣千叮万嘱-“兵事须慎重”、“慎则胜,不慎则败,宜整肃队伍,观察将士动静,广画筹策,以取全胜”

可是,到了草原的丘福却全然变成了另一番模样。他贪功冒进,在以千骑兵击败鞑靼游骑俘虏鞑靼尚书之后,不听众人之言,轻信鞑靼尚书之语。

最终,一如当年孙膑诱杀庞涓一般,落入鞑靼人圈套之中,王聪战死,李远、丘福、王忠、火真尽皆被俘而杀。

可以说,丘福丢掉的不只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有朱棣极为想在军事上挽回的颜面。是以震怒之下,朱棣决定御驾亲征,至于丘福这位永乐朝的四大公爵之首,不仅被褫夺世袭爵位,其家人老少也皆被流放海南。

对于丘福的后人,其邱氏族谱中记载丘福之子世袭海南卫指挥,但正史中却并无记载。

对于丘福的评价,王世贞曾有语:丘福虽辱国,犹不失死节,遂至籍没流放,亦殊罚也。其实,单以战功而言,丘福居靖难四公爵之首并无太大争议,他也当得上一员虎将;但很遗憾他的缺点也相当明显,那就是他并不是一位帅才。而这也是在他真正被委任为统帅之后,能中了鞑靼人阴谋的体现。

稍慰其魂的是在1644年弘光帝追赠其为舒城王,也算为他“平反”了。不过,历史的残酷也在他身上尽显无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