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的衣裳都拖到地上了,难道不怕弄脏?其实是被影视剧误导了

古人穿的衣裳都拖到地上了,难道不怕弄脏?其实是被影视剧误导了
2024年06月12日 08:43 老张说史

我国古代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曾令世界各国羡慕不已、争先效仿。然而,随着清朝统治日益衰败,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我国曾经引以为豪的服饰文化逐渐走向没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男子不约而同地穿起来由孙先生首创的“中山装”。

中山装方方正正、贴身适体、自然庄重,特地设计了四个对称口袋收纳小物件,讲究实用方便。而曾经流行于女子之间的旗袍也经过大规模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增加了腰省与胸省,先是流行高耸及耳的领子,后又流行完全不遮脖子的低领。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西装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穿着,逐渐被“列宁装”与“中山装”所取代。改革开放后,国外的流行与时尚逐渐影响我国,国人开始尝试新派的潮流服装,例如连体裤、喇叭裤、蕾丝裙、露脐装等。

到了九十年代,国人的时尚意识开始苏醒,国内服装厂家纷纷效仿国外服装样式,生产出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新潮服装,例如T恤衫、迷你裙等。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元素开始广泛出现在国际服装领域中,唐装、旗袍席卷全球,而我国服装界也更加追求个性化。

纵观我国二十世纪以来的服装变革史,不难发现国民的服饰逐渐趋于简单化与个性化,服装设计需要同时满足简约、时尚、个性的要求。不过,在古装剧中,人们的服饰恰恰相反,他们大都穿着繁琐复杂的拖地长袍,难道古人不怕弄脏衣服或是绊倒吗?其实大家一直都被古装影视剧给误导了。

古代穿衣制度的阶级性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便是“礼”,华夏文明的根本特征也是礼仪制度。而我国古代的穿衣制度也必须遵循“礼”,不可逾越礼制。历朝历代都对穿衣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的阶层、职业、性别所穿着的服饰都不尽相同,连服装的颜色、材料、款式与尺寸也有严格的限定。

古代服饰文化深受政治制度的影响,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吏所使用的服装材料截然不同。平民庶人只能穿着粗糙廉价的葛布麻衣,而皇家贵族却能穿上质量上乘、精美华丽的丝帛制品。

例如,唐代下达了“未有官者,服粗葛布”的穿衣规定,即没有为官的平民只能穿着粗疏的葛布。成语“衣锦还乡”一词被用来形容古人金榜题名、回归故乡。其中,“衣锦”指穿着色彩艳丽、精致华贵的丝织品,从侧面暗示学子从平民到官吏的身份的转变。

古代制度对服饰的影响

尽管历朝历代所使用的服饰材料不尽相同,但庶民与贵族间的服饰用料向来有严格的限制,双方皆不可逾越服饰礼仪。我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也被历代封建王朝视为国策。因此,商人的地位接连受到打压,连穿衣自由也无法实现。

即便商人凭借生意买卖实现了腰财万贯、富可敌国,但他们所穿着的服饰材料也被严格限制。例如,汉高祖刘邦在巡视洛阳过程中发现街道上的商人衣着华丽高贵、服饰价值高昂,俨然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为打压商人气焰,刘邦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彀⋯⋯ ”。这个规定无疑将商人的地位降至社会底层,给整个商人阶层造成沉重的打击。再如,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诏令全国“农可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由此可见,明朝对商人明显持有鄙夷、歧视的态度,而整个社会也弥漫着轻视商人的风气。而明朝严禁农民向商人转化,倘若农户中有一人从商,则全家人都沦落为与商人相同的待遇。不过,虽然历代对服饰制度皆有严格的规定,但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式万变不离其宗。

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样式,分别是衣裳连属与上衣下裳。然而,在大致相同的衣制下,平民庶人的服饰尺寸也截然不同。例如,唐代规定“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尺,襦袖不过一尺三寸。”

不过,唐代晚期普遍出现了妇人衣裙过长且尺寸违规的现象,因此朝廷强制要求长裙曳地超过五寸者必须减掉三寸。由此可见,古代王朝对于服饰的管控极其严苛且繁琐,政治制度对于服装的颜色、材料、尺寸、样式皆有深远的影响。

拖地长裙不会脏的原因

由于服饰是区分个人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典型标志,因此任意阶层的人都受到了服饰制度的限制与束缚。拖地长裙的起源与“一舞倾城”的赵飞燕有关。赵飞燕乃汉成帝宠妃,凭借苗条的身材与动人的舞姿上位。

一日,赵飞燕在风中起舞,身上的长裙被吹出褶皱,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因而在宫中流行起来,这种带有褶皱的裙子也被称为“留仙裙”。随着裙摆的逐渐增长,留仙裙逐渐演变成拖地长裙。由于拖地长裙极其耗费材料,因此古代能够穿着拖地长裙的大都是皇亲贵胄与达官贵人家的女眷。

历代朝廷发放官员俸禄,除了银钱外,还会用粮食与布匹来代替。因此,上层阶级的官僚贵族家中通常会储存大量布料,而官家女眷便会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奢华艳丽的拖地长裙。不过,拖地长裙并非常服,贵族妇女们只有出席宫宴、祭祀、典礼等重要的场合时才会穿上拖地长裙以彰显尊贵的身份。

不过,即便贵族女子穿着拖地长裙,也不用担心弄脏裙摆。通常来说,庄重盛大的场合大都设于偌大的宫殿豪宅中,这些场合的地面一般铺有地砖,能够降低长裙的磨损程度。

再者,贵族女子的出行方式一般为轿子与马车,长裙与地面的接触时间较短,因此裙摆弄脏的可能性较低。贵族女子在出行的过程中,倘若遇到肮脏的地面,身边的侍从也会跟在身旁手提裙摆。哪怕裙摆真的弄脏了,贵族家中也专门负责洗涤长裙的下人,可以及时清洗弄脏的拖地长裙。

结语;

对于下层阶级的平民百姓来说,拖地长裙繁琐复杂,不利于日常的劳作活动。此外,拖地长裙需要耗费大量的布匹原料,拖地部分的原料甚至可以再制作一件短衫,因此奉行节省原则的庶人不会选择铺张浪费的长裙。再者,拖地长裙长期与地面摩擦,容易造成大量磨损。

不仅会减少长裙的使用寿命,还会额外增加老百姓的负担,故不适宜老百姓穿着。综上,拖地长裙几乎是上层阶级女子的专利,寻常百姓几乎没有穿上长裙的机会。之所以会造成人们印象中人们所穿的衣裳都拖到地上了,是因为古装影视剧剧给我们造成的误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