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后,六国贵族都想复国,秦朝灭亡后,为何秦人没想着复国

秦灭六国后,六国贵族都想复国,秦朝灭亡后,为何秦人没想着复国
2024年06月14日 23:47 老张说史

纵观中国漫漫历史长河,春秋战国绝对是一个战乱纷飞却又英雄辈出的时期。在这个混乱又精彩的舞台上,诞生了众多英勇无畏的将领、算无遗策的谋士以及雄才大略的君王。东周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气息奄奄,实力与其他诸侯国相较实在相形见绌。由于自身力量不足,再加之诸侯管理制度不完善,东周对其他诸侯国没有任何约束力。

诸侯国在各地争霸、积攒力量,通过几百年连绵不绝的战争后,弱国小国被强国大国兼并,逐渐形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割据四方的大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积极响应“尊王攘夷”的口号,任用管仲为相,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齐国国力日益强盛,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位中原霸主。

自此以后,陆续出现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四位霸主。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期拉开序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率先任用进行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为秦国进一步战略发展与歼灭六国奠定基础。

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251年,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相继击垮六国势力。秦始皇亲政后,短短十年间,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而后建立秦朝。揭开历史面纱,不难发现六国尽灭后,六国贵族都曾想过复辟故国,为何秦朝灭亡后,秦人未想过复国呢?

六国灭亡的原因

秦国在实行商鞅变法后,短期内从蛮夷落后的小国一跃成为称霸天下的强国,逐渐吞并曾经繁荣兴盛的六国。战国七雄内的每一个大国都拥有自身的历史底蕴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秦国的先天优势是其中最小的,为何六国皆被秦所灭?

北宋文学家苏洵以史为鉴,特地写下一篇《六国论》来劝诫宋廷励精图治,莫要步六国之后尘。晚唐诗人杜牧也在《阿房宫赋》中阐述自己独到见解:“灭六国者,六国也”。很显然,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秦国的兴盛强大,而是六国自身的局限性与错误。

例如,燕国是七雄中立国时间最长的诸侯国,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燕人视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超越一切,整个国家沉浸在贵族城邦中不可自拔。燕国从未更改旧的规矩法制,更不曾追随历史发展的潮流,只是一味乞求上苍与老祖宗庇护,最后故步自封、作茧自缚,被秦所灭。

再如,赵武灵王赵雍对全国上下施行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国力达到鼎盛巅峰时期。然而赵武灵王无法效仿秦国建立法治社会,只能凭借自身威信来凝聚整个赵国的武装力量。异想天开的赵武灵王还想通过两个儿子的权力制衡来辅助自己的计划,从而使自己稳坐王位、高枕无忧。

谁料最后赵国内部形成三大势力,且相互敌对,最终导致赵国政权日益瓦解。由此可知,六国灭亡的根源在于自身的局限性,它们大都作茧自缚,因而在秦国的攻势下才显得不堪一击。

六国贵族复辟故国

秦始皇横扫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后,除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及收缴兵器外,还做过一件令世人疑惑不解的事,即以一户五人为标准,将12万户的六国旧贵族全部迁至咸阳,人数可达60万人之多。秦始皇并非仁君,他之所以不杀六国贵族,当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六国贵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倘若将其杀尽,秦国势力必将分崩离析。然而,如若对其视而不见、放任不管,六国旧贵族恐有复国、威胁秦王朝的风险。因此,将六国贵族迁往咸阳,切断其与六国故民的联系,并时刻受到朝廷的直接监控,是最佳的手段。

然而,秦始皇在建立军功制、推行郡县制后,六国贵族曾经拥有的封地、军事与经济特权被彻底废除。尤其在严苛的户籍制度下,六国宗室后裔与平民的待遇并无差异,沦落到耕地种田、牧羊放牛的地步。

如此待遇令六国贵族日益不满,以至于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暴政下揭竿起义,六国残存的贵族势力眼看秦朝国力衰微,便生了复国之心。陈胜吴广代表农民阶级,而以六国贵族为首的反秦势力则代表地主阶级,两大阶级并不相融。

出身底层的刘邦成为六国贵族手中的棋子,在六国利益集团的扶持下封邦建国,开启大汉天下。然而刘吕两家势力明争暗斗、水火不容,最终还是由陈平与周勃为首的六国旧势力获得了汉王室内部势力的最终控制权。

秦人为何不复国

秦二世而亡,秦朝彻底覆灭,消失在历史的长廊中。秦朝虽然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人心却迟迟不曾统一,被秦所牵制的六国贵族旧势力暗潮汹涌,时刻抱有复国想法,对秦王朝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因此,在经历农民起义后,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割据,展开一系列推翻秦王朝的斗争。

在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风暴中,秦朝彻底覆灭。至于秦人不曾复辟的原因也被诸多历史爱好者与专家们研究探讨过,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两代秦皇的暴政苛政令秦人苦不堪言,以至于他们对整个王朝失去信心。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展开了几项大型建设工作,包括修建长城、阿房宫、皇陵等。秦国百姓不仅要缴纳沉重的赋税用于建设重大工程的开支,还要负担繁重的徭役。再加上秦朝律法严苛,实行连坐法,导致无数百姓平白无故被牵连,轻则断手断足,重则丢了性命。

因此,秦人对秦朝根本没有归属感与认同感,他们恨不得有新的王朝取代秦国的暴政,好让他们喘口气,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其次,商鞅变法后,军功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而郡县制也顶替了分封制。而废除分封等同于将秦国的贵族一同废除,贵族的所有利益皆被剥夺,怎会有贵族愿意继续支持秦朝统治?

通常来说,王朝复辟行为皆由贵族势力引导,六国贵族之所以愿意复辟,是因为他们想要恢复曾经的利益与权力。然而秦朝贵族即便复辟亡朝,也享受不到任何利益,他们为何要吃力不讨好?再加之随着秦国的扩张及统一,秦国贵族日益减少。

以至于秦末时期,秦朝贵族根本无法形成与农民阶级以及六国势力相抗衡的力量。最后,在楚汉两大阵营中,秦人更倾向于刘邦,他们支持且拥护刘邦做关中王。秦楚两国世代结仇,项羽直接坑杀二十万秦军,导致秦人对其深恶痛绝。

因此,当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对各种罪行明文规定时,收获了大量民心。再加之楚汉四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老秦人只想居于刘邦的仁政下休养生息,故主动依附大汉。

结语:

综上,老秦人不仅不能复国,还不想复国。楚汉战争结束后,天下已经出现“人心归汉”的趋势,秦朝再无复辟可能。想来历史的风水也是轮流转的,六国为秦所灭,是因为六国自身的局限性。而秦朝被汉所灭,也是因为施行暴政而作茧自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