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无数英雄烈士,其中不乏年纪尚轻的少年英雄。他们坚定不移地选择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与抗争前线的战士们共同奋斗。或许他们的身体过于瘦小薄弱,但心中的意志力却不输成人半分。
少年英雄们的伟大事迹被详细记载下来,并被改编成小说读物,演绎成红色经典影视片,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收纳了不少少年英雄的抗战事迹。例如,少年英雄王二小是一位儿童团员,在放牛的同时为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军偶然瞥见正在放牛的王二小,便命令其带路。机灵聪慧的王二小直接将敌人引诱进八路军的埋伏地,而敌人在得知上当后恼羞成怒,直接用刺刀插进王二小幼小的身躯,再将其怒摔至石块上。为了纪念牺牲的小英雄,方冰与劫夫联合创作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用以歌颂王二小的勇敢无畏、以身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小英雄王二小》这篇经典课文仍然保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让青少年能够通过阅读了解抗战英雄事迹,并明白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过,同为少年英雄,不惧危险、救火救灾的赖宁的英雄事迹却被语文教材删除。2012年后,不少学校摘除了校园墙上的赖宁名字与照片,这是为何?
救火英雄赖宁
1973年,赖宁出生于四川省石棉县,他具有与生俱来的韧劲与探险精神,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赖宁的背包里总是放着一把榔头,只要发现外形奇异的石头,他便会举起榔头敲打。在学校里,赖宁是受老师与同学喜爱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机智聪明、乐于助人、勇于担当,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赖宁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像李四光一样伟大的地质科学家,因此他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于地质、生物、化学领域的书籍。此外,赖宁还与小伙伴组建了“金龙探险队”,时常上山探险寻宝。
四川省石棉县地区是频发区,大火数次波及森林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每当石棉区发生山火,赖宁便会带领金龙探险队协助消防队员灭火救灾。尽管赖宁身上的责任感与正义感令民众们赞不绝口,但其父母仍然为儿子的人身安全忧心忡忡。
果然,经过几次侥幸的火灾救援后,父母们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因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而火灾突发点与森林、油库、卫星接收站近在咫尺,若不及时灭火,后果不堪设想。年仅15岁的赖宁得知火势情况严峻后,为了不令生病在家的母亲担忧,随意找了个借口飞奔火灾现场救火。
紧接着,金龙探险队的其余队员也纷纷赶至火灾发生点。由于救灾物资匮乏,赖宁与小伙伴们只能捡起松枝扑火。然而,火势过于迅猛,金龙探险队的成员们只能数次往返危险的火海之中。终于,在专业消防队员与金龙探险队的努力下,火灾被成功扑灭。
然而,赖宁却在这场残酷的火灾中丧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次日,人们发现赖宁左手撑地,右手抱着小松树,眼镜丢失,而身体却呈现出向上攀登的姿势。这一幕令不少在场人士痛哭流涕、心痛不已。
教科书编排的考量
15岁的赖宁以瘦小的身躯穿越火海,拼尽全力保护森林安全。然而森林安全了,但赖宁却永远与世长辞,他的父母只能忍痛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而后,赖宁救火救灾的英雄事迹被广为流传。1988年五月,四川省特批赖宁为革命烈士。
次年五月,赖宁荣获共青团以及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的“英雄少年”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赖宁身上热爱祖国、全面发展、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与情操。此外,在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评选活动中,赖宁荣获第一。
1989年10月1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女士紧紧地握住赖宁父母的双手,饱含深情地说:“感谢你们为国家培育出像赖宁这样了不起的少年英雄,他不仅是你们的骄傲,也是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的榜样。他在救火中壮烈牺牲,我们感到无比的沉痛与惋惜,但赖宁的英雄事迹却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而赖宁精深也将永垂不朽,影响千千万万中国人。”
很显然,赖宁的英雄事迹得到了社会大众广泛的认可与支持,可后来为何会被教育部从教科书中剔除呢?由于社会与时代的变革,主流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专家认为赖宁事迹与当今时代思想不匹配,再加之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日益重视,便更加不提倡手无缚鸡之力的未成年人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奔赴案发现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完善,各地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即便发生山火,青少年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移动工具报警请求救援,让更加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施救,而非逞一时之快,只身一人挺身而出,造成无法挽回的悲痛结局。
结语:
因此,赖宁事迹之所以被教科书剔除,很大程度源于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赖宁虽已离开我们,但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赖宁精神却永远停留在人世间。希望所有青少年都可以在保护人身安全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学习赖宁身上勇敢无畏的精神与品质,为国家与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