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北魏:我,一名普通小僧眼中北魏佛教的发展

梦回北魏:我,一名普通小僧眼中北魏佛教的发展
2025年01月06日 20:22 老张说史

引言

北魏是鲜卑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公元386年,就在前秦内忧外患、四处兵荒马乱之际,鲜卑族的部人拓跋珪趁机在牛川自称为代王,还重新建立了代国,不过四月份,拓跋珪又将称号改为了魏王。时间轴转到公元389年,代国被正式改为“魏国”,拓跋珪建立北魏。而拓跋珪也摇身一变成为道武帝,建立北魏后,他实施了许多汉化强国的措施。

北魏

拓跋珪重视发展农业以及畜牧业,甚至还将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地促进经济改革。同时,他还按照人口授予田地,将那些被俘虏的人口作为“新民”进行内迁。拓跋珪还大规模地招收汉朝的士大夫参与中央行政管理,渐渐地将北魏建立成了一个强大的封建强国。值得一提的是,拓跋珪除了对政治经济进行改革外,还十分重视思想文化的传播。自道武帝起,佛教就开始被扶持和推广。

统治者将佛教思想深深地融入到执政理念中去。北魏时期的佛教思想和统治思想就像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谁也离不开谁。由于北魏的皇帝十分信佛和推行佛教,他们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天子,而是佛的转世,因此他们也被僧人们尊称为佛祖,当时北魏的寺庙里,除了有很多传统的佛祖雕塑外,还有以皇帝为原型的塑像。总之,佛教在北魏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这让人不禁生疑,为什么北魏皇帝会如此推崇佛教?

北魏时期佛教兴盛的原因

我是北魏末年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僧,在僧侣等级中可以算是居于末等。每天都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偶尔和其他师兄弟聚在一起传教,也会被官府通缉。因为像我们这样等级低的小僧在官府的眼中就是异类,是该被严厉打击的存在。大家应该觉得非常奇怪,不是说北魏时期的非常重视佛教文化的传播吗?僧人的地位应该很高才对。这点确实没有错。

拓跋珪雕塑

但是人分三六九等,僧人之间也是有等级划分的。统治者非常重视佛教,甚至还把佛教思想与政治思想综合起来执政,因此他们为了能够利用佛教巩固统治,就专门挑选和扶持那些等级高的、有影响力的且根基很深的僧侣以及门派,对于我们这些无名无姓、没啥根基的小僧视而不见。所以我常常很羡慕那些地位高、威望高的高僧,因为朝廷给他们的待遇非常好。

他们可以经常到皇宫里去觐见帝王、传播教义,每次都能拿到赏赐以及地位的提升。据说皇帝还会扩建他们所在的寺院,甚至还赠了一些私宅给他们,这些高僧可以购买许多奴仆来服侍自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说多了都是泪,像我们这样低等的僧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都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从不伤人,从不杀生,但凡事都有例外,由于朝廷的区别对待。

有部分僧人心理不平衡,开始拿起武器,去攻击那些官府所扶持的寺院,烧毁里面的佛经。到了后来,越来越多僧人以及底层百姓加入他们,很快就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起义,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僧人起义,叫作“大乘教起义”。法庆是领导起义的僧侣,他非常有军事才能,还建立了军功奖励制度,使得那些从来没杀过人的僧侣也变得无所畏惧。

佛教传入中国示意图

不过最后这场起义还是被镇压了,这些事情都是寺里的老僧跟我讲的,起义发生的时候我还小,不谙世事。后来,老僧又跟我谈论起了佛教的起源以及北魏帝王如此重视佛教的原因。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期就从古印度传到了中国,由于佛教的思想文化与帝王的统治思想以及社会发展十分契合,于是开始慢慢地传播开了。北魏初建立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政权割据严重,且每个政权都在接连混战,使得百姓们纷纷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如果再不想办法阻止这种行为或是安抚百姓,无数的农民起义将会接踵而来。而佛教思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消除百姓心中的压力,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知道这一点后,帝王就开始大力扶持、宣扬与推广佛教,因为这样可以巩固北魏的政权。道武帝还建立了以佛舍以及佛教活动为宗旨的修为道场。

里面聚集着成百上千个民间力量,形成了以佛教为中心的强大势力,这个组织可以为皇帝服务从而有效巩固北魏政权。此外,佛教如此兴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避世”。像我们僧人,一入空门,四海皆空,世间任何俗事都没办法困扰到我们。而北魏初期那些文人墨客、世族大家以及平民百姓都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大失所望,于是就像逃避那样的环境,通过信奉佛教来获得内心的一份平静。

北魏和尚画像

北魏皇帝扶持佛教的相关措施

说起北魏皇帝对佛教的扶持,体现在诸多方面。这些统治者会派像我们这样的僧人到处去传播教义、推广佛教思想。然后他们还大力建造我们的住所——佛寺,据说他们还在山西等地区开凿石窟,雕刻许多金尊佛像等。当时无论是寺庙还是僧人的地位都很高,当然这是个北魏早期与中期,我是体会不到那种美好的待遇了。道武帝从建立北魏初期就非常重视对于佛教的宣传,大力建造寺庙。

而后期的北魏成帝以及孝文帝也非常热衷于修建寺庙,尤其是孝文帝,修建了许多著名的寺庙,比如建明寺、思远寺、鹿野寺等。这些寺庙都对当时的佛教思想以及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孝文帝时期,僧人的等级分化还没这么严重,且孝文帝还是一位非常英明贤良的皇帝,如果生活在那个时期,我的生活应该也能舒服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寺庙数量的增加,我们的僧人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信奉佛教的民众也越来越多。因此,寺院开始累积财富,没过多久,寺庙的经济力量就非常强大了。我偶尔和僧友去游历那些知名的佛寺,每次看到都不得不惊叹一下建筑之奢华。比如,文成帝时期建造的五级寺,用两万五千斤的铜建造了五座一丈六尺高的释迦摩尼像。

北魏寺庙嵩岳寺

还有献文帝时期的天宫寺,用十万金铜以及六百斤黄金来修建四十三尺高的释迦摩尼像。总之,我们北魏时期的寺庙还是比较有钱的,毕竟寺庙建筑既恢宏又华丽,里面还有许多镀金的铜像。不过,这里还仅仅是寺庙财产的一部分而已,寺庙手中握着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大量的劳动者和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来源于农民的土地兼并,一部分是皇帝赏赐的。

北魏佛教对后世的影响

而众多劳动者里的大多数来源于农民,这些农民是没有剃度的,被称为僧祗户。每一个寺庙都有寺主,他们是佛教的统治阶层,接下来就是僧尼,主要负责种田、挑水等劳动。北魏帝王大兴佛教,对僧人也是极好的,因为这些统治者本身就是信佛、礼佛之人,所以对僧人也礼遇有加的。有几个例外,就是北魏太武帝等人灭了几次佛。

不过,像我这种无名小僧,在佛教广为推崇的时期,也享受不到被帝王关照的待遇。其实只要不被卷入灭佛事件中,我就阿弥陀佛了。前面提到过,佛教里面的僧侣也是有等级划分的,要是能成为那种可以随意出入皇宫的高僧,可以普通富贵人家的公子强多了。此外,北魏的佛教对后世也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艺术方面。

北魏石窟

北魏石窟中的天竺番僧形象渐渐转变为了汉僧的形象,而且至今都保留着。听说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也是个沉迷佛教的帝王,他还亲自撰写了《断酒肉文》,活脱脱成为了一个素食主义者,把一道素菜做成了十几种口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不过至于他为什么后来又灭佛,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北魏时期的佛教奠定了现代佛教的基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结语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教导人们从善,并化解内心的苦闷。大多数人信奉佛教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寄托,以求释放内心的压力。但是像北魏这样将佛教与政治相互融合的情况,佛教思想就并不单纯了,更多的是变成了一种君主制衡百姓的政治手段了。北魏时期之所以会尊佛礼僧,最重要的原因帝王要利用佛教来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

其次是为了让那些贫困劳动百姓找到精神寄托,释放压力。不得不说,北魏的几个皇帝确实非常有思想和政治手腕。不过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北魏大力推崇佛教,佛教也不会在我国有如此高的地位,因此,北魏对佛教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赖永海,《中国佛教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94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