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内向孩子如何改变?父母要懂得给孩子找“麻烦”

家有内向孩子如何改变?父母要懂得给孩子找“麻烦”
2022年01月06日 12:19 萧乾玩游戏

所谓“麻烦”就是请幼儿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管是帮父母倒杯水还是收收碗,事成之后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能让幼儿有成就感,更加的自信。

幼儿的气质类型共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对于前两种气质类型的幼儿,家长无疑是既闹心又省心,因为他们调皮捣蛋是一绝,上房揭瓦,被同学投诉那是常有的事;但同时他们非常聪明,东西一学就会,抗打击能力强,不管你怎么说他骂他,他都可以把这情绪很快的消化掉。

相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幼儿,粘液质和抑郁质尤其是抑郁质的幼儿就比较让家长费心了。必须付出十二万分的关注,才能让他们有一点点的自信。这类孩子的外在表现就是胆小,内向,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本以为气质天成,原来他们只是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认可而已。

我是一名幼师,班上有一个抑郁质类型的孩子,每天来学校都躲在爸爸的后面,如果不主动去牵他,他就会一直站在门口。户外活动也是如此,如果不找一个小朋友和他玩耍,他就一个人站着,惶恐不安,我为此找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

直到有一次,我在打扫卫生,其他小朋友都出去了,还有很多小椅子没有收,我对他说:“果果,请你帮老师收一下椅子好吗?”本以为他不会收,没想到他收了。

收完后,我对他说:“谢谢你,你帮了老师大忙了,现在你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散步吧”!他开心地去了,而且一整天都很开心。

第二天见到他,也不再需要去牵他,他会主动来牵我。他爸爸问,孩子怎么会有这种转变?从他家庭环境以及心理学上分析,孩子转变的原因是我给了他从未得到的认同和事成后的成就感。

抑郁质的孩子,存在感比较弱,不哭不闹,很容易被人忽略掉。因为胆小敏感,父母更不会让他们帮忙做家务,更不会对他们表示感谢。

但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改善他们敏感胆小的心,反而让更加敏感,更加自卑了。其实孩子身上不止有一种气质类型,只是其中一种气质类型占主导地位而已,如何激发抑郁质幼儿身上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呢?“麻烦”他们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做家务、爱劳动的孩子未来会更好。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干家务是培养孩子的秩序能力、整理能力和有条不紊地收拾的能力,对孩子的人生是很重的”。

深表赞成,一个会干家务的孩子,知道吃完饭之后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可以让整个过程更加快速地完成。和父母一起干还能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就拿洗碗来说,先要将水加热,加入洗洁精,先洗筷子后洗碗,碗要大小各放各的,才能将狭小的碗柜利用得淋漓尽致。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能锻炼独立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以纯朴而出名的演员杜淳,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他十岁离家,住集体宿舍,那时候人非常小,力气也非常小,拧不动牛仔裤,怎么办呢,他想到将牛仔裤对折,挂在水管上,然后就可以拧得动了,袜子怎么洗呢,将袜子套在手上,直接在搓衣板上搓,虽然洗的慢,但是很干净。

从小就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创造智慧的杜淳,长成了一个独立有担当,做事严谨、心地纯朴的人。从事演员这一行,也不会乱接剧本,才有了银幕上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做家务,帮助孩子存美德。

''不光存款有利息,存勤劳存美德也同样会有回报''这是抖音上一个博主说的。如今的社会流行着一句话,一个母亲可以养活十个儿女,十个儿女却养不活一个母亲。

曾经一老母亲活活冻死在自己儿子门前的新闻,天下皆知。当然老人的四个儿子最终被法院判处了一年到两年半不等的刑罚。

网友纷纷说这四个儿子不孝,不道德,确实如此,但此时谈这些为时已晚。经过调查研究,小时候爱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数都素质高,教养好并且人缘也好。

有一个孩子,家境在当地是少有的殷实之家,虽然父亲暴力严厉,但是母亲的勤劳朴实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他帮母亲干农活,插秧栽稻谷,上山捡柴,在捡柴的过程中教比自己小的孩子写字还把自己的柴分给柴捡得少的孩子,帮助别人抢收稻谷,自己家的却被淋湿了。

青年时期,凭着朴素勤劳的品质加上出众的文采,吸引了无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其他学者想到以改革当代学生思想来改变社会风貌的时候,他却看到了劳苦大众,民间疾苦。振臂一呼,文人志士纷纷前来相助,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大家猜到他是谁了吗,没错,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美德其实是一种好的习惯,好的教养,虽然它不会在第一时间给你回报,但是它是你存下的一笔财富,在关键的时候会发生它的作用。

一如存款,虽然一直在银行,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当你需要的时候,你会感谢曾经的自己坚持存了一笔备用金。

做家务是一个心手合一、手脑并用的过程,爱做家务的孩子,学习也会更好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已经很辛苦了,怎么能再让孩子回家去做家务呢?确实,现在的孩子学业特别重,但是一味地只知道学习,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90后应该都看过《家有儿女》这部家庭电视剧,其中有一集小雪为了考上尖子班,没日没夜地学习,不但效果不好,反而变得紧张焦虑。

小雪最后是怎么缓解压力并成功的呢,这得归功于突然生病的刘星,家里只有姐弟俩,小雪不得不放下学习去照顾刘星,累得睡着了,第二天却以难得的好状态考上了尖子班。

一味地学习,会让孩子头脑混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如让孩子放下书本,劳动一下,体验出汗的感觉。做家务,不止锻炼了四肢,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做完家务的成果,窗明几净的家,谁能不喜欢呢。

做家务还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荣誉感!三四岁左右的内向幼儿,性格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原因。比如缺少父母的陪伴,得不到父母亲人的认可,气场弱存在感低等等,但这些因素并不是不可更改,只要家长适当引导,发现他们的需求,对症下药即可。

做家务是其中一种办法,还可以陪着孩子做他喜欢的事,看书画画,爬山登高,在这些过程中适当制造一些小麻烦,“麻烦”一下孩子,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请求他的帮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