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减亏超7成 康希诺刮骨求生后 四价流脑疫苗能否拯救公司?

去年减亏超7成 康希诺刮骨求生后 四价流脑疫苗能否拯救公司?
2025年03月27日 16:58 海闻社财经

海闻社观察 断腕虽然疼,但是确实活下来了。

过去两年对疫苗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即使强如康希诺也不例外,当新冠的最后一点余韵彻底消失殆尽,所有从业者都在为那几年的巅峰岁月还债。

3月26日,康希诺发布年报显示,2024年营收8.46亿元,同比暴增137.01%,净亏损收窄74.45%至3.79亿元。

这是公司用整整三年时间出清新冠疫苗影响换来的,在业绩报告中,公司很自信地表示:已经基本摆脱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

当然,壮士断腕是有代价的。

光2022年到2023年两年,公司就对新冠疫苗原材料、产成品及上海临港生产基地计提减值合计超过17亿元。

随着利润蒸发的还有股价,2021年,公司在疫情中一度达到797元/股的高点,但如今股价已经不到60元,市值不足150亿元,蒸发近90%。

员工结构的调整乃至薪酬支出的控制都已经是压力下控制成本的常态,毕竟当年堪比印钞机的新冠疫苗业务现在已经成为了污染公司经营的毒药,总算剥除影响后,公司也需要一个新的够能打的主业来扭转公司的营收预期。

康希诺选择的法宝是流脑疫苗产品,这也是公司去年营收暴增的一大原因。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致死率高达5%-10%,而10%-20%的患者会留下严重后遗症,如耳聋、失明、瘫痪等,健康人群的携带率为4%-35%,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而康希诺的曼海欣,是亚洲首款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这一地位直接决定了公司良好的竞争格局。公司的流脑疫苗曼海欣(MCV4)自2022年上市后销售收入的迅速放量,带动了公司总营收增长齿轮。

2024 年,康希诺的流脑疫苗实现销售收入约 7.94亿元,同比增长 41.31%。

然而,看似亮眼的数据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

四价流脑疫苗是天然存在渗透率瓶颈的,没有什么别的原因,虽然其效果更好,但在有替代品的情况下还是太贵了。

目前,国内流脑疫苗市场以一类苗(AC多糖疫苗)为主,因为一类苗是免费的,而康希诺的二类苗超过600元才能打一剂,在大家经济情况还没有足够富足的情况下,很少会去选择。

而且,流脑疫苗本身的一大问题就是年龄限制,虽然MCV4适用人群从3岁扩至6岁的尝试很积极,但扩龄效果待验证,也需要谨防在验证过程中产品受到智飞生物等同行的追赶。

出海是公司扩大流脑疫苗市场的一大方案,但太过于不同的别国国情,成为了康希诺普及的一大难关。

比如在印尼,虽然去年底MCV4已经获印尼上市许可,但该国流脑发病率相对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较低的消费能力也让他们很难负担高昂的疫苗价格,市场教育成本低不下来。

而在市场教育成本比较低的地方,比如中东,又有其他问题。作为国内企业,康希诺的品牌认知度毕竟在海外远不如国际巨头,当地往往更偏好葛兰素史克等国际厂商,而非康希诺。

加上市场一直对公司之前通过对疫苗研发支出资本化降低费用率的操作有所争议,虽然资本化是一个很常见也比较积极的做法,但在市场共识认知不够的情况下,压力其实也颇大。

目前,公司的股价已经显著低于发行价209.71元,根据相关规定,破发企业是无法定增的,这实际上是限制了康希诺的重要再融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货币资金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稳定了,如果不能在几年时间内创造更强劲的盈利能力,势必会对公司的流动性与研发投入带来压力。

疫苗行业,即使是上市公司们,基本也都有强大的“单品依赖”,因为一时的成功往往难以复刻,研发又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味跟随、内卷、打价格战,注定行不通。然而,多维度的系统性挑战导致了,创新疫苗企业的成长周期很长,加上行业商业化场景与市场结构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往往依赖各国政府的采购,这让行业本身的管理存在难度。

技术路径容易雷同,商业化容易产能过剩,出海又竞争不过国际巨头,想要靠单一产品高速成长,几乎是一个幻想。

对于康希诺来说,必须形成技术平台复用思路,并加强全球化的合规能力,拿下支付端话语权,才能走出行业间比较差异化的道路。但目前,这一切还比较遥远,成长尚未成功,公司仍需努力。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