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翻10倍的香飘飘,抓住了流量的大潮,咸鱼也能翻身

市值翻10倍的香飘飘,抓住了流量的大潮,咸鱼也能翻身
2024年06月11日 12:55 远视财商

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母猪也能上树;而抓住流量的大潮,咸鱼也能翻身。这也许就是互联网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前有那些被网民们捧为“国货之光”的老牌企业顺利翻红,后有一些打着爱国情怀的老品牌争相效仿,商场如战场,但更像是一场充满阳谋和内幕推手的暗战。谁也无法预料,上一次被捧杀的是哪个陌生的品牌,而下一秒被口诛笔伐的又会是哪个熟悉的名字。于是,在继鸿星尔克、波司登等老品牌翻红后,大家都很熟悉的香飘飘终于等来新一波的泼天富贵。

翻红来得有些意外,但暴涨是真的

跨界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内卷也不是什么稀奇玩法,但乱入基本会扰乱正常人的思维,让一切变得难以预料。就在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首个股市交易日,香飘飘的股价突然涨停,每股飙升到19.21元,一举创造了2023年7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总市值也从原来的7.19亿元暴涨到78.9亿元。

股价大幅上涨,市值几乎翻了10倍多,除了用泼天富贵形容,恐怕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可惜,这一波貌似突然而至的暴富,并没有继续在股市高歌猛进,反倒是盛极而衰,8日后股价突然下跌,一个交易日下跌5.1%,让人看了着实纳闷: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颇为离奇的一幕背后,股价上涨,自然离不开销量暴增。而一个近几年爆出“卖不动”的产品,缘何又翻红了,这背后的逻辑,想来也是另有内幕。果然,在对该事件深入探底后,发现这又是一次典型的“报复性消费”,其营销手法、造势,和先前的娃哈哈打压农夫山泉等事件,如出一辙,用的都是宣传爱国情怀、拉动情绪消费来助推销量的“刻意鼓吹国货”方法。

借助日本核污染的恶劣性质,来抬高中国产品无污染、绿色环保的优势,以此突出其位置,借势营造出大力拓展海外业务的阵势,然后换来了直播间成千上万人的涌入,带来一波野性消费。五一期间共有超千万名网民在香飘飘的直播间购买,日销售额从原本的2500元暴增到100万元,涨幅高达400倍。这可能是一波看似令人感动的爱国举动,却没想到在日本京和商店大久保店的一番声明后,被澄清是一场精心的“摆拍式营销”。网友们觉得自己在拼命支持国货,没想到却是一场阴谋,一个处心积虑的促销。

你以为的爱国,成就香飘飘翻红

如果不是有关人士联系到日本的商店,恐怕至今也不会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营销,即便大家都在说爱国不应该成为一门生意,可没有对网民们无脑、善于跟风、喜欢冲动消费的拿捏,又怎么可能拉动一场荒唐的消费盛宴呢?

五一结束后的5月7日,香飘飘官方直播间的日销售额重新回落到5000元-7500元,原本以为的销量起飞宣告失败,被打回原形,但收获一波流量,成功翻红,是真的。换做是一般人,可能是对此都会理解为是一次报复性消费,是国人对老品牌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就像当年的鸿星尔克,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业绩不佳,但在自然灾难来临之时,还是义无反顾、哪怕砸锅卖铁,也要给灾区捐款、捐物。而反过来看香飘飘这次的营销,过去的成功都是靠钱堆出来的,用高达80亿的营销宣传费用,鼓吹出绕地球40圈的销量,才被一举推上“奶茶第一股”的位置。

积极拥抱新时代,迎合网民们喜欢“爱国”的情怀,香飘飘确实在2023年得到了营收增长15.90%、收入36.25亿元,净利润为2.8亿元、增长31.04%的不错成效,营收和净利润都是三年内首次出现增长。但好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靠绑架爱国情怀、拼命营销,不见得就是好出路。

明明可以靠创新突破,为何偏偏要靠营销

环绕地球40圈是一个看了让人为之惊叹的数字,但80.54亿元也是一个天价的数字。这就是香飘飘的销量和营销费用的对比,2012年-2023年的12年间,香飘飘营销费用高达80.54亿元,但产品依旧是人们熟悉的那几款,就像娃哈哈一样的“万变不变”,就连任CEO曾经主推Meco果汁茶,也没激起什么水花。

用业界的话说,如果把这些费用都投在对新品的研发、尝试上,过了这么多年,不信打造不出第二个爆款,也不信干不过那些后来居上的新茶饮。不在口味、健康上去琢磨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在营销上大造声势,这无疑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哪怕一天暴涨7亿,直播间销量暴涨400倍,但流量不是万能,也不是真正的解药。一阵风过后,又有谁还会有事没事去回购,把它当做续命剂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