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核子被千夫指:一场持续半年的核酸检测万亿狂飙

张核子被千夫指:一场持续半年的核酸检测万亿狂飙
2022年12月06日 16:47 资本记事

在北上广深不再查验核酸后,随着更多城市的跟进,那些核酸点即使不会迅速全部撤销,也将面临大面积压缩。风雨无阻排长队做核酸检测,迟早将成为历史记忆。

而仅仅在半年多前,这个算起来超过万亿规模的核酸检测产业,让一些资本蠢蠢欲动。这其中,号称做了7亿次核酸、想开一万家店打造核酸帝国的张核子,正陷入千夫所指的风暴中,等待后期的算账。

与此同时,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生物科技公司翌圣生物IPO申请审议被取消。菲鹏生物、达科为、至善生物等十几家正在排队IPO的核酸检测公司也陷入被否的焦虑中。这些公司都曾经获得过VC/PE机构的融资,背后不乏红杉中国、凯辉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

在大疫之年,它们和科兴疫苗公司一样大发横财,并趁业绩暴增之机憧憬着IPO、在资本市场再收割一波。

以2001年成立的菲鹏生物为例,公司招股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新冠产品分别贡献了6.97亿元和15.87亿元的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65.4%和68.7%。而红杉中国、凯辉基金等机构在2020年投资了它们,足见资本的敏锐而嗜血。

因为在2020年,谁也不能想到新冠疫情究竟会持续多久。大疫不过三年,没有多少资本会去赌一个不能持续的短期赛道。但到2022年4月上海发生封控后,这个产业的巨大规模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那时,王撕葱说了一句比较透彻的话:“核酸一门生意,物资筹备一门生意,配送一门生意,通行证一门生意,方舱一门生意,铁栅栏一门生意,这么多生意,怎么可能轻易让病**毒走。”

那时在上海,常艳青在5月17日火速注册成立了朝晟食品,并在5月23日接受媒体采访中解释道:“我原本就是出于好意,想为保供做点贡献……我们在上海实行封控之前,就已经申请了多家新公司。”

常艳青想火速注册多家新公司,和想开一万家店的张核子一样,都属于闻到新冠新商机的敏捷商人。这也无可厚非。

和张核子相比,常艳青的生意算不上“高大上”。和核酸检测机器人相比,张核子的生意也算不上“性感”。

那时,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核酸检测机器人已在上海问世,30秒完成一次核酸检测。瞄准疫情需求的其他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搞这些研发,很显然也是认准核酸检测是个长坡厚雪赛道。

15 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的政策发布后,更坚定了对这个产业的看法与信心。5 月 13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强调在大城市建立步行 15 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之后,太原、杭州、北京、宁波等多个城市加快了核酸检测岗亭的建设步伐。

东吴的宏观团队为此算了一笔账:如果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一年的成本上限约为1.72万亿元,占2021年中国名义GDP的1.5%、公共财产收入的8.7%。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即约5.05亿人口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48小时/次),那么,每个月的费用上限为1436亿元,约合1.72万亿/年。

那些布局核酸检测的VC/PE资本是否(能否)收回投资,那或许是一个长融短投的技术性问题。但从下面的山东案例来看,这个产业会不会眨眼成了沙滩上的楼阁,还真不好说。由此可引发思考:在长期与短期的转换中,什么才是黑天鹅。

财经网旗下栏目“财经十一人”11月29日发文,梳理2022年第16至21期的山东省政府专项债券报告发现,共有119份与方舱医院、隔离点相关的专项债券实施方案,涉及除了青岛以外的共15个地级市、总投资超过230亿元,建设119个方舱医院、隔离点,新增床位超过20万个。

财新网在12月2日再发文补充称,230亿元为项目总投资额,不仅包括专项债融资,还有财政预算资金等其他资金。山东发行的这批专项债中,约有128.21亿元投向了108个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项目。随后,财新再次删除了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把方舱医院当作盈利项目来发专项债券的,不只是山东省。财新网报道,河北、江苏、江西等省份在2022年均已发行或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建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