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危言耸听:三四线城市的体制内,要有危机意识了,这2点无解

不是危言耸听:三四线城市的体制内,要有危机意识了,这2点无解
2024年06月11日 23:50 朗朗侃球-原创

前段时间,房地产新政出台,并在各地迅速执行。但是,大家发现没,不管是解除限购,还是降首付,或是降利息,总的感觉,房市并没有明显回暖。

很多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放盘更多了,去库存的任务更重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房价还有下探空间,究竟啥时候才能触底,没人能给出一个时间预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方面经济回暖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大城市将要长期过紧日子。

我们知道,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前几年就已经躺平了。但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如果持续低迷,意味着并没有更多的余力去带动三四线的发展。

我过去一直觉得,三四线城市的体制内工作和生活节奏是不错的,其实,这里得益于地区之间平衡发展的政策。

但是,现在形势真的变了,地区发展的政策思维出现了分化。

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一二线城市解除限购,放开落户,吸引人口流入。我们常说地区平衡发展,其实除了经济上的帮扶,最重要的就是限制户籍的流动。人口其实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所有的资源都是跟着人口跑的。房产限购、落户限制,本质是维护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基本盘。

过去一二线城市户籍卡得严,一个原因就是尽量保持三四线城市和县域的人口稳定,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但是,现在一二线的放宽落户限制、抢人,可以预见的是,三四线城市人口会加速流失。

看得出来,新的形势下,上层的发展思路更加强调效率优先,先把蛋糕做大,再考虑怎么分蛋糕,限购和落户政策的转向,基本可以预判到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困境。

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在过紧日子,有点自顾不暇,帮扶的资源可能会有调整;

另一方面,人口等资源向一二线集中,三四线自身经济造血的困难更大。

就我自己观察,前几年城市之间的对口帮扶,资源投入还是不少的,各种大场面的活动搞了不少,但现在过紧日子,各种经费不足,各种大场面的活动少了很多,甚至可能还捂紧自己的企业资源,避免迁移和流失。

端午节这几天,我也开着车到山区去游山玩水,我发现,三四线城市楼也很高,马路也很宽,出行很舒心。但是,明显感觉到人少。人少,意味着市场不足,同时又意味着基础设施维护成本的高昂。基础设施的维护,未来将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风起于青萍之末。从趋势上看,发展的压力也传导到了三四线城市,年轻人口迁徙、老龄化、基础设施维护带来的各种负担会更明显。

所以,三四线的年轻干部也要有危机意识了,发展的挑战即将到来,你不是局外之人,也不可能再置身事外了,或许要即将告别岁月安好的小确幸日子,投身时不我待的奋斗,迎接转型期的各种挑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