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江苏省事业单位录用公示的新闻引发热议,冲上热搜!
按照常理来说,现如今想要考入体制内,几乎都得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最后才是公示,公示基本就代表这个编制稳了,但是为何在公示期引发了舆论呢?
该则公示的发布时间为7月17日,公示内容为江苏2024年省属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第三批),引发争议的为岗位是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该单位为江苏省委宣传部的下属单位,本次共招聘2人,但是最终综合成绩前3名的全部未能进入公示名单,最终考上的是综合成绩的第4名和第5名。
在备注一栏可以看到,官方给出了解释:总成绩第1名体检不合格,总成绩第2名心理素质测评不合格,总成绩第3名在考察前放弃,而最终考上的2人,均毕业于外交学院,都是硕士研究生。
对此,网友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综合成绩第2名的那位考生因为心理素质评测不合格被刷掉,因为像体检不合格,这种事虽然是小概率,但是也不是每个人百分百体检都能通过,而第三名自愿放弃也不做讨论,争议点就是在于官方将心理评测作为筛选人的机制,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公平?强如国考和各地的省考,也几乎没听过需要完成心理评测。
这就导致了大量网友质疑该岗位是萝卜岗,是内定的等等,一度将该新闻成功送上热搜!
针对此事,官方回应的回应如下:在最终录取中,综合总成绩排名第一名的考生是体检不合格、排名第二的考生心理素质测评不合格、第三名考生则是直接放弃入职。最终,综合成绩第四和第五名的考生以递补的形式入职该单位。
对于该岗位复试流程中增设的心理测评环节,官方回应称:由于该岗位属于党政科室,与中央机关招聘要求相似,需要进行心理测评,且我们是在第三方专业权威机构下进行的,整个过程也无内部工作人员参与。
官方的回应相当于把备注栏的信息复述了一遍,避重就轻,没能解决广大网友的疑问:这个心理评测的标准是什么?心理评测的过程是否公平?将心理评测作为选人机制是否合理等等......
不过话说回来,这则公示是7月17日发布的,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早就过了公示期了,现在想处理估计也难了,最终录取的2人相信很快就会入职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个人观点:这件事应该属于小概率事件,毕竟这是江苏省属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平性上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毕竟这不是一些县级部门自己单招的事业编,在省属事业单位招聘上动手脚,难度太大,风险太高,我认为是有些事情不公开加上官方回应和稀泥等,最终让这件事闹上了热搜,各位怎么看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