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海口万绿园、云洞图书馆以及天空之山等海口湾沿线,都喜欢拍一下滨海大道一侧的金贸区,因为海平面上的楼宇天际线挺好看的。
海口金贸区,并非行政区,而是属于海口市龙华区的金融贸易区,是海口市的第一个CBD(中央商务区);要从历史沿革来看,海口金贸区也是中国大陆最早建设的CBD之一,当之无愧的CBD先驱。
※※※海口金贸区开发简史※※※
海口金贸区,曾是昔日的海边渔村滩涂。
海口市金融贸易开发区创立于1988年1月,政府安排由海口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承担开发建设。
按照当时的开发规划:金贸区东起龙昆北路,西至秀英港口,北临海口湾大海,南靠秀英村山坡。海陆空交通便利。其功能性质以金融贸易为主体,是海口经贸活动中枢,又是商住办公、公共游乐、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规划面积4.13平方公里,划分为外资区、国内金融贸易区、高级别墅公寓区和滨海度假游乐区四个部分。规划8-10年基本建成。
笔者在古早的杂志里找到了当年海口市的几个开发区的规划区位图。
到1994年年底,在经历了5年海南房地产热之后,金贸区南片土地开发面积达90%以上,已建和在建的楼宇331栋,总面积122.38万平方米。其中已建(含已交付使用和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楼宇254栋(其中28层以上的超高层楼宇10栋,11-27层的高层楼宇68栋,2-10层的建筑176栋),建筑面积172.1万平方米;在建的楼宇77栋(其中28层以上的超高层楼宇37栋,27层以下的建筑40栋),建筑面积250.28万平方米。已有120多家海内外客商投资开发区,其中外商35家;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约6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商投入占1/3)。
作为金贸区的配套,其北边主要是建设配套设施、大型公园、文体场馆等,使南北片在管理上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充分体现海口市经济活动枢纽和文体娱乐中心的功能,从而形成具有热带风光、滨海特色、外向型、国际性的现代化新海口的缩影。
但从1995年之后,海口金贸区的开发进度放缓。1995-1998的4年间,仅有10亿元左右投入到了开发中。
不过,至1998年年底,金贸区南片已基本体现主体功能,建有南洋商业银行、省建设银行、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汇通金融公司、城市信用社、劝业信用、港澳证券、珠江证券、华银证券、光大证券、海南世界贸易中心、海口交易中心、生生百货、龙珠商场、汇通酒店、五洲大酒店、宝华大酒店、黄金大酒店、文华大酒店等。上百家有实力、上档次的金融、贸易、商业、旅业机构进驻本区,国贸大道已具备金融一条街的雏形。
当时的金贸区已经成为“海南省的金融贸易中心”。
——这里笔者说明一下,以上部分文本来自早期官方文字,其中所说的金贸区南片区指的是滨海大道以南,就是金贸区“本区”。而北片区在滨海大道以北,没有填海之前很小,后来大面积填海,建设了万绿园及其往西的一大片,成为了金贸区的配套。
当时的金贸区里,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总部,比如珠江广场的开发商海南珠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87年10月,1992年A股、1995年B股股票分别在深交所上市,是海南省首家A、B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欣龙无纺、罗牛山、金海股份等办公地址也在珠江广场。宝华海景大酒店的开发方海南宝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88年,于1999年上市。1992年上市的海虹控股,其总部多年一直在文华大酒店七层。南洋大厦后来的控股方“第一投资”也于2002年上市。
但是由于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海南成为了金融高风险区域,很多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许多上市公司也成为了“壳资源”,纷纷被重组并购、更名、撤离海南。
大环境如此,金贸区也因此发展缓慢。至21世纪初,金贸区里的一些烂尾楼开始艰难地消化,只有一些零星的新楼在盖。
在金贸区黄金位置的城中村——玉沙村,占地526亩,居民过万,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改造方案。却也因为经济形势影响,搁浅了十多年。但是玉沙村的建筑物面积却从最初2万多平方,增加到了2007年拆迁之前的30多万平方。笔者在金贸区上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去玉沙村吃饭、吃夜宵,那大片的出租屋里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男女,很社会。
自2009年年底2010年年初,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春风带来了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热潮,海口金贸区建设有所提速。除了原玉沙村拆迁后的地块外,其他地块的建设也在进行。比如当时发展强劲的海航集团,就投资建设了海航国际广场,其楼高249米、造型很有话题性,成为了新地标;此外还有棕榈广场、东方置地广场、华润中心、滨海国际金融中心、海垦广场等等拔地而起。
现在的春风是“自贸港建设”,虽然海口的城市布局更大了,但已经比较成熟的金贸区仍然很受投资人青睐。在金贸区的西侧建起了招商局大厦、海口世贸大厦等,世贸大厦曾挂牌是“自贸中心”,高288米,现在还是海南第一高楼。
历经30多年的开发建设,“海口市金融贸易开发区”在政府规划中已经把“开发”二字去掉了,直接称为“海口市金贸片区”,市民将其俗称为“海口金贸区”。
上图来自于2019年《海口市金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其中心标注位置就是金贸片区,其范围为北至滨海大道、东至龙昆北路、南至海秀路、西至双拥路,总用地面积约5.82平方公里,规划就业人口15 万,居民约16万。与最早的规划相比,往西扩大了一点。
※※※海口金贸区是国内CBD先驱※※※
在过去由西方人定义概念的时代里,CBD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在研究芝加哥城市空间结构时提出的,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意为“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经济、金融、商业活动高度集中的核心区域。
做生意的人有“成行成市”的习惯,市场主体集聚在紧凑的区域空间中,不仅节约交易成本,同时形成发展势能。只不过呢,在过去的建筑能力、科技水平的局限之下,集中度比较有限,远不如在近现代之后,可以在一栋大楼里聚集几百上千个市场主体、可以在某一个街区的数栋建筑之间完成全球交易决策。比如:老牌CBD英国伦敦金融城(2.6平方公里)曾经是日不落帝国金钱统治的中心;美国华尔街所在的纽约曼哈顿(26平方公里)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CBD,也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CBD的关键词是“高度集中”,所以CBD都是高楼林立、市场主体密集的区域。
国内有一个策划人刘某海,号称“中国CBD之父”,其原因是1999年策划了成都CBD(约7平方公里)。但,这个名号只是个策划者的炒作罢了,成都早期的CBD(盐市口和春熙路一带)算起来应该是始建于1992年,只不过当年气候有限。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CBD里,除了香港中环以外,一线城市的CBD往往都起步于1990年前后。
被誉为中国三大国家级CBD:北京国贸CBD(1984 年国贸中心一期工程开始建设,1990年建成后带动片区建设,约7平方公里);上海浦东陆家嘴CBD(1990 年建设,31.78平方公里,第一个国家级金融贸易开发区);广州天河CBD(1993 年起步,约20平方公里)。
同样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其福田CBD也始建于1990 年(约6平方公里)。
除了成都,西部重镇重庆的解放碑CBD始建于1997年。
2000年之后起步的CBD有:杭州武林CBD(2003 年,2.5平方公里)、长沙芙蓉CBD(2006年,11.8平方公里)、武汉汉江CBD(2007年,7.41平方公里)、上海虹桥CBD(2008 年,151.4平方公里)、深圳南山区CBD(2010 年,6.07平方公里)、成都天府CBD(2010 年,24.19平方公里)、广州琶洲CBD(2015 年,2.1平方公里)。
由此可见,始建于1988年的海口金贸区,是国内CBD建设的先驱之一。
据古早的媒体资料(《中国国情国力》杂志1993年03期):1992年6月,美国一家权威报刊在显著位置登出:“中国海口金贸区是一个奇迹”。同年6月18日;巴西《环球》报著名记者卡洛斯·瓦雷斯采访海口金贸区后,也连声称赞:奇迹!奇迹!
据说,当时海口金贸区,甚至有着“一周四层楼”的超速发展!是深圳速度的2倍。
在当年,每一个坐船渡过琼州海峡的人,在海上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片高层建筑群——那就是海口金贸区,都会惊叹于海南大特区的迅猛发展。
当时的报道中还说:金贸区作为海口市发展速度最快、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开发区,早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位北京来的经济学家考察了金贸区之后建议将“金贸区模式”推向全国。
只可惜,海口金贸区并没有持续地“火”下去,因为房地产泡沫、宏观调控而错过了最佳的野蛮生长时间。
※※※归于平庸的“门面”※※※
按照现在的规划,海口市的中心城区包含中心组团、长流组团、江东片区3个功能组团,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海口金贸区处于中心组团,迄今为止仍然是海南岛高层建筑最多、最为集中的区域,充分体现了CBD概念中的“高度集中”这一特征。又由于就建设在海边,金贸区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象就成了海口乃至海南的门面。
天黑了之后,海天景色再加上亮化工程,滨海大道沿线的建筑物光影联动,都市繁华的感觉很浓烈。
只不过,且不说香港,就是跟国内其他城市的CBD比,海口金贸区也已归为平庸。——毕竟CBD要看产值,而不仅仅看颜值。因为海南省、海口市的经济实力较弱,本地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一般,外来企业的规模也乏善可陈。
金贸区所在的龙华区,2023年有105栋商务楼宇,共计235.1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量的46%,其中年税收1亿元以上的楼宇有25座。这个成绩不算太差,毕竟经济总量摆在这,这种集中度是很高的了。
但相比其他城市就显得弱了。2021年,福田CBD税收“亿元楼”达到125栋,位列全国各城区第一。北京国贸CBD“亿元楼”超过96栋,上海陆家嘴CBD超过100栋,广州天河CBD超过90栋,重庆渝中区超过40栋,成都锦江区、青岛崂山区均超过35栋……
要比总产值就差得更远。2024年,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广州天河、深圳福田这4个CBD的产值均在5000~6000亿元,是整个海口市GDP的2倍多,是海口市龙华区GDP的7倍多。
——当然,这么比也没有太大意义,毕竟基础完全不同。
而如今,海口金贸区从过去的金融贸易中心变成副中心了,因为“大英山CBD”2015年开建了。大英山CBD以国兴大道为核心轴,计划建设5公里长的金融街,总规划面积约5.89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新的建筑群虽然不靠海,但是因为是新规划,所以显得更加大气,比金贸区稍显逼仄的水泥森林感觉要好。
此外,还有东边的江东新区CBD、西海岸长流组团的商办楼群也在迅速崛起。
从目前来看,海口的商务办公楼宇供应量十分充足,而——企业不够用了。
据去年年初《中国房地产报》报道:截至2023年年末,海口写字楼平均空置率同比结构性上升11.8个百分点,至52.4%。
没有高端产业支撑,CBD高楼就只是城市门面——看着好看。
当然,万事咱往好了说吧:
1.各路资本看好海口的未来,重金投资建设商办;
2.海口当前有大量优质的写字楼资源,租金企低,空巢好引凤。
作者:老痛(黄循鑫)
2025年3月31日 于 海口·紫贝山房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