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风口已至,中国人寿迎风而上

“银发经济”风口已至,中国人寿迎风而上
2024年05月20日 15:42 喻观财经

2023年-2024年,我国迎来了最大规模“退休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7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7亿人。这意味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家卫健委则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已成为我国的“人口发展新常态”。应对加快推进的老龄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一篇便是养老金融。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银行保险业要切实把“五篇大文章”落地落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对于养老金融,要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养老金融发展。保险是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重要形态。与养老产业深度耦合的保险业,无疑是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主力军。《意见》关于做好养老金融的意见,亦与保险业息息相关,比如,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持续推进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支持保险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修订后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对普惠养老等企业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合作,对普惠养老等专项行动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有业内人士指出,夕阳事业(银发经济)催生出朝阳产业,养老金融将获得蓬勃发展。银发经济正从理念推向行动,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今年年初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表示,“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当下需求,将是年轻人的未来需要。”在银发经济的巨大市场中,保险业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月28日中国人寿召开的养老金融推进会,中国人寿集团兼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董事长白涛提出,中国人寿要聚焦主责主业,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解决养老“钱”不够和养老“服务”不足问题。近日,中国人寿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成为保险行业首支“银发产业”主题的人民币股权基金,以全力支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银发经济的大潮之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601628.SH,2628.HK)亦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上,肩负起金融央企和寿险业“头雁”的责任担当。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利明光此前表示,公司要不断加大养老、健康等多元保障产品供给,不断拓展业务价值链,全面启动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构建全生命周期康养服务

如今的老年群体,养老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养老金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老年群体对于多样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解决养老服务的深层次问题,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丰富养老金融服务的供给,满足老年人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需求结构,成为银发经济的核心。海通证券报告指出,金融具有进行跨时间和空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这与养老需要实现个人资源的跨期配置以及社会资源的跨代际配置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也是金融服务于养老问题的逻辑基础。该报告指出,在时间维度上,养老实质上是个人在年轻时通过金融工具储备财富,再运用跨时金融资产配置手段,在进入老年后使用储备的金融资产置换生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不同生命阶段之间以及社会代际之间,实现跨期资源优化配置。为此,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通过深入研究,在客户触达、产品设计、附加服务等全业务模块紧扣细分客户需求,聚焦于老年客户多样化的养老规划和风险保障需求,以“客群驱动”模式,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构建养老产品和服务体系。根据老年群体风险特点与保障需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提高了投保年龄、扩展了可保人群,推出了“夕阳红”“银龄安康”“银龄无忧”等专属产品,形成覆盖意外、疾病、医疗、护理等多重保障需求的产品线。此外,针对目前慢性病老年群体的保险保障不足的现状,中国人寿还为慢病群体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已构建了涵盖年金、两全、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产品的养老产品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养老规划需求。

打通养老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养老产业链的核心在于养老服务。除了提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财富管理服务,探索养老资产管理和消费创新形式,亦需通过科技手段开展适老化改造,打通老年群体养老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不足问题,让老年客户便捷、满意地获取保险服务,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改造了各服务触点,优化服务流程,开展适老化改造,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贴心的专属服务。为了不断提升老年客户的服务体验,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除了在柜面配备轮椅、老花镜、放大镜等设施,设置敬老窗口和健康体验专区,还为临柜老年人提供“一对一”陪同、优先叫号服务,为出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让老年人体会到保险的温度。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行业首推“长者来电一键接入人工”服务,配备老年人专项技能组,推出53种方言和3种少数民族语言人工服务,让不会讲普通话的老年客户也能无障碍交流。为了帮助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科技应用于服务端,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完善服务方式。2021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上线的寿险APP“尊老模式”,2023年成为保险行业唯一获得工信部适老化及无障碍认证的移动应用。该模式通过智能化的语音导航、一键直达的服务助手、及时醒目的业务提醒,以及空中客服,让老年客户感受到保险的温度。作为适老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还致力提升老年客户的健康素养,帮助老年客户形成健康体质。通过“互联网+健康”模式,公司为老年群体提供一系列健康养生增值服务,包括“听名医•讲免疫”“银发养生”等线上直播活动,以及上百期老年专题健康资讯和短视频课程。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说,保险服务最重要的是理赔环节。为此,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先后推出了“理赔预付”“理赔直付”“重疾一日赔”以及老年客户专属的“上门赔”服务。2023年,公司总体理赔时效提速至0.38天,老年客户赔付金额159.77亿元,超过总赔付金额的1/4。老年客户获赔率达99.8%,高于总体的99.7%。相对年轻群体,老年群体的金融知识相对匮乏,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名义,承诺高利率回报且提供预留养老床位、预定养老房间等服务,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为了加强消费者教育宣传,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组织开展常态化金融知识进养老院、进老年大学、进社区等科普活动,利用公司网点覆盖广等优势,在2500余家线下柜面建立消保教育基地,持续性开展老年群体金融知识教育宣传,2023年全年举办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知识科普活动3900余次。此外,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加强风险管控,对老年客户办理的、可能涉及高风险的业务开展风险排查,涉及大额资金的交易服务前置提醒,谨防金融诈骗及非法集资。对于老年客户的借款业务,则进行逐单回访,以确认客户真实意愿,帮助老年客户保障资金安全。

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康养生态

保险业与养老产业具有天然契合的优势,在“保险+养老”商业模式和养老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兼具保险服务和资金融通功能,能够实现对医疗 康养、养老设备等养老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充分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近年来,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保险集团纷纷打造康养生态圈,构建体系化医养服务平台和多层次养老社区。麦肯锡报告指出,目前很多人还缺乏养老的紧迫感,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养老紧迫感”的宣导,同时优化客户旅程与体验,以专业的服务多渠道触达客户。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康养社区更加直观地向客户展示年老时的生活场景、对应的需求以及解决方案,类似的具象化体验将有助于激发客户在养老储备和规划上的行动力。中国人寿深耕康养产业,打造以医养管理、多层次养老服务和养老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投资建设多个高品养老社区和普惠型养老项目,并涉足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发展,已累计投资了多年医药、高端医疗设备项目,在金融机构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2024年3月,国寿嘉园·北京乐境正式落地,成为近城心精品CCRC养老社区的又一典范。在“一主多辅”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之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在“十四五”末在全国约30个城市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通过整合国内外前沿养老、医疗、康复资源,建设丰富、专业、安全的养老服务体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