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浙江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意见稿》可知,到2027年,培育形成10个以上全国一流的垂直行业大模型,500个以上可复制推广的标杆应用场景,1000个以上融合示范案例,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
该《意见稿》行动计划覆盖了人工智能+科学、制造、医疗、教育、消费、农业、交通、海洋、时空、治理、能源及金融等12个重点领域,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与生态共建的三位一体模式。
在“人工智能+制造”部分,计划将推动国产通用大模型的潜力在工业中充分释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在人工智能+消费方面,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培育推动网络游戏、沉浸体验、剧本娱乐等新业态发展。深化“浙里文化圈”建设,打造一批标志性人工智能+旅游场景应用。支持人工智能在非遗传承、文物活化、宋韵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等领域创新应用,建设文化基因大模型和一批文化领域垂直行业大模型。
同时,《意见稿》还通过推动场景开放、创新要素供给、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
- 鼓励地方政府、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加大人工智能场景开放,建立健全“揭榜挂帅”、联合创新、优秀场景推介等常态化供需匹配机制。
- 通过发放算力券、智能券等方式,降低人工智能企业基础设施使用成本,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的算力支撑。
- 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研发面向中小企业场景创新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推动场景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通过这一创新举措,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人工智能+”这一理念首次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战略部署。
紧随国家政策的导向,浙江省于1月初,通过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为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清晰的目标:至2027年,计划培育出10个千亿级规模的人工智能融合产业集群,建立15个省级创新应用先导区,以及100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同时,确保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总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力求将浙江塑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内一颗耀眼的新星。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浙江涌现出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AI企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在2024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不仅展示了其通义旗舰模型Qwen-Max的升级版,还推出了开源模型Qwen2.5系列,持续推动AI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为多个行业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同盾科技则凭借“基于隐私计算的共享智能平台-智邦”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智能平台-智策”两大创新平台,成功入选了2024年度的“成长型浙江数商”。此外,宇树科技的机器狗GO2在杭州亚运会上大放异彩,作为“场务”机器人负责运输铁饼和标枪,赢得了广泛赞誉。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阶跃星辰、月之暗面Kimi等企业也在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月之暗面,今日正式上线了具备AI自主搜索能力的Kimi探索版,其搜索效率是普通版的十倍,一次搜索即可深度阅读并理解500个网页内容。目前,该功能已面向部分用户开放,并计划在下周一前全面覆盖所有用户。
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省份,始终保持着领跑姿态,重点聚焦于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智能控制、智能应用等“五智”行业领域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浙江构建了“一核两极多点”的算力布局体系,其中“一核”指的是杭州,“两极”则是宁波和嘉兴,而“多点”则代表着推动其他地市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全省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其在医疗、教育、交通、制造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浙江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将对全球AI产业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浙江将继续强化政策引导,激发技术创新活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共同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