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这3种情况或是重症信号,家里有娃的要注意了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这3种情况或是重症信号,家里有娃的要注意了
2024年06月11日 15:13 方舟健客科普

每年4月-7月以及9月至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于5岁及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既往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为主[1]。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目前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CVA6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风险[2]

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

如今正值手足口病高发期,不少家长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因孩子所在班级有小朋友感染而接到了停课通知。手足口病来势汹汹,更因其潜在的重症风险,让家长们倍感焦虑。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01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过的食物、水源、物品或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等均可发生感染。疾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3]

发病后,患儿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

发热

儿童在发病初期多数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往往超过38℃[4]。也有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表现为低热无发热。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

出疹

孩子的手心、足底、口腔以及臀部会出现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一般不痛不痒。口腔两侧黏膜疱疹可形成溃疡,导致孩子进食时疼痛,影响正常的饮食和说话。也有部分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等部位。

除了发热和出疹以外,患者还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感染CVA6、CVA10的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病后2~4周可出现脱甲症状,一般指甲会重新长出,不会出现后遗症。

02如何识别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信号?

手足口病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感染的儿童在7至10天内可以自行恢复健康。

但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监测也极其重要。中国疾控中心此前报道指出:重症手足口病容易发生在3岁以下患儿中,一般经过规范治疗后能康复;但也有患儿因为救治不及时等原因,病情发展迅速,危及生命。对全国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资料的分析中发现,这些死亡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约为3.5天[5]。

在手足口病居家治疗阶段,患儿应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多喝水、清淡饮食、多休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而在家护理的时候,也要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提高警惕:

1、发热持续时间长,特别是体温大于38.5℃以上[5];

2、精神萎靡、头痛、呕吐、嗜睡、睡觉易惊醒、肢体抖动;

3、呼吸、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

03手足口病高发期如何做好预防?

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感染风险,手卫生、环境清洁和饮食安全、避免接触患者等基本措施务必做好,此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酒精消毒对肠道病毒无效,应用含氯消毒液对孩子常接触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比如玩具、门把手、桌面、台面等。餐具、水杯等可以通过煮沸消毒法或放进消毒柜消毒。衣物、被褥也要勤换洗并置入阳光下暴晒。患儿的衣物应单独清洗,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2、目前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是针对EV-A71型的灭活疫苗,针对其他血清型的疫苗仍在研制中。EV-A71型病毒仍是引起重症的主要病原之一,6个月到5岁儿童可接种,鼓励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接种疫苗后,还有机会感染其他血清型引起的手足口病,高发期仍需做好防护措施[1,5]。

3、成年人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尽管他们的症状通常较轻,甚至可能没有明显不适,常常成为孩子的隐形传染源。经常接触儿童的成年人,如教师、保育员、家庭成员等,也要注意提升个人卫生意识,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参考资料:

[1]https://www.chinacdc.cn/yyrdgz/202403/t20240326_275092.html

[2]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4.086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8,8(5):347-352.DOI:10.16505/j.2095-0136.2018.0063.

[4]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公众号.《|健康科普|手足口病知多少》.2024-05-28

[5]中国疾控中心公众号.《疾控专家教你怎样度过手足口病高发期!》.2018-04-2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