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加剧

“马太效应”加剧
2025年03月24日 09:46 西政资本

党媒《求是网》3月21、22、23日分别发布了《健全公平竞争法律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三篇文章。

上述文章主要指向的是即将于今年4月20日正式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呼应的则是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落地主要有两大影响:

一是大大利好具有品牌、规模等优势的大型企业、平台企业,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加剧。《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取消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地方政策措施,比如以往那些排斥、限制、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经营或者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对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经营设置歧视性要求等的地方政策措施将全部被审查并取消,因此具有品牌、规模等优势的大型、平台企业将迎来难得的扩张机遇,相反,中小微企业有可能更加内卷。

二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优惠,这意味着一些贫弱、偏远区域以及本身没有产业、资源等优势的城市将在招商引资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而核心城市以及拥有产业、资源等优势的城市将虹吸更多的产业、资本和人才,强者恒强。

我们在目前的“F+EPC+O”业务中遇到的最棘手的就是协助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完成招商引资目标的问题,比如产业招商这块,《实施办法》的落地意味着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全部都给不了,那对于招商的目标企业来说,当地有没有产业链的基础、能不能解决企业的订单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上述前提,大部分企业都不会有实质的入驻动力。

近两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形式涉猎新行业或者上马新产业链,用“资本招商”的形式替代传统招商,并重点招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优质企业。尽管很多企业都担心接受政府引导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的投资后较难满足当地政府关于返投的要求,但更关注的还是订单的问题,另外就是当地的营商环境等问题。

我们先前经常提到,每个城市的产业和资源基础决定了每个城市自身的发展空间,有产业就有就业和人口,有人口就有刚性的楼市需求,有稳定向上的楼市就有锦上添花的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很多缺乏资源或产业基础的城市来说,因本身就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所以在招商引资方面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或者直接给予企业各类奖励和支持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通俗一点地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的落地将加剧城市之间和企业之间的“马太效应”,与这个情况高度重合的则是房地产行业的“马太效应”,比如目前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区位优质项目的价格越来越坚挺,其他则将长期处于“L”型复苏的底部甚至短期内还无法到达底部。

事实上,自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进入集中爆雷潮以来,城市间和房企间的分化一直都在加剧。不管是今年的土拍市场中核心城市核心区位地块的火热成交,还是核心城市核心区位新房的乐观销售走势,包括目前房企之间的严重分化,本身都是“马太效应”的强化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办法》重构的地方产业和房地产的格局最终将传导至城投领域,尤其对于那些没有产业和资源优势的城市来说,当地的国企和城投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和化债压力。

更多基建、房地产、城市更新项目的交流和合作事宜,欢迎联系西政财富和西政资本。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