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方乔
编辑 | 汪戈伐
图片来企业官网
大股东开始“输血”,北京现代可以喘口气了。
12月11日,北京汽车发布公告称,北汽投与现代汽车已达成协议,双方同意根据各自在北京现代注册资本中所占的权益比例,共同向北京现代注入10.95亿美元(约8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其中双方将各自承担5.48亿美元的注资额。
这笔资金将分阶段投入,注资完成后,北京现代的注册资本将增加至40.74亿美元。据披露的信息显示,此次增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创新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布局。
这是今年北京市最大的一笔纯资金型外商投资,也是近三年来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第二次共同增资北京现代。上一次增资发生在2022年,当时的增资金额高达60亿元。
在当前合资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北汽和现代依然没有放弃。
北京现代于2002年10月成立,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与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携手共创,双方各持50%股份,注册资本20.36亿美元,合资期限为三十年。
北京现代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特别是在2016年之前,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从2013年至2016年,其年销量分别达到了103万辆、116万辆、106万辆和114万辆,并在2016年达到了历史销量的巅峰。彼时,国内汽车厂商销量过百万的并不多。
然而,自2017年起,北京现代的销量却开始一路下滑。当年,公司设定的全年销量目标为125万辆,但实际销量仅为78.5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1.26%。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北京现代的销量持续下降。从2021年至2023年,其累计销量分别为36.0万辆、25.6万辆和24.1万辆。而到了2024年前11个月,销量更是仅为14.3万辆。今年已经是北京现代销量连续下滑的第八个年头。
实际上,不仅仅是北京现代,整个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都在逐步减少。中汽协数据显示,2016~2020年,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依次为7.35%、4.63%、4.98%、4.7%和3.8%。
北京现代2017年销量突降,与2016年的“萨德入韩事件”有一定联系。而之后的持续下降,原因更多在于北京现代高性价比的优势已不再明显。随着国内车市进入下行周期,德系、日系等合资车系打起了价格战。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在崛起。Z世代年轻人逐渐成为用车主力人群,他们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较高。新浪汽车曾在2020年发布《Z时代购车面面观之00后购车意向大调查》,结果显示00后对自主品牌的认可率达到最高值,超过30%的选择率已与德系品牌看齐。
当然,自主品牌也的确给力。比亚迪、奇瑞、理想等,今年的销量都不错。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稳步攀升,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60%,创下历史新高。
在北汽和现代输血之前,北汽现代在中国的日子可以说是相当难过。
销量的持续下跌直接导致了产能的严重过剩,使得北京现代的经营压力日益加重。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北京现代开始了甩卖模式。
自2019年起,北京现代的顺义一厂和二厂相继停产,随后第一工厂被理想汽车接手。到了2022年,重庆工厂和沧州工厂也相继传出停产的消息。今年1月,经过多次打折后,重庆工厂最终以16.20亿元的价格售出。
产能过剩还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销售渠道承受巨大压力。今年8月,湖南省的经销商由于库存压力大、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等原因,集体要求暂时停止从北京现代提车。
在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迅速抢占市场之际,合资品牌却后知后觉。
据《经济观察报》,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合资插混车型市占率仅约1%,纯电动车五年多发展至6%。而《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2024年二季度》显示,新能源汽车选择比重已达53.6%。
仅靠传统燃油市场的优势,已经难以让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继续领跑。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开始重视电动车。
2022年底,北京现代发布了“2025向新计划”,计划在2023年推出专属的EV车型,并在2023年至2025年间投放4-5款纯电车型,形成包括一款MPV车型、两款轿车和三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
然而,至今为止,北京现代在新能源车型的投放上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官方网站显示,目前在售的7款车型均为燃油车。
此次股东双方对北京现代的增资,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推动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北汽与现代在新能源及智能化技术方面均有所积累和发展。作为这两家企业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现在在技术和资金层面都能得到支撑。并且,经历了之前的市场低谷后,想必北京现代对于新能源转型的决心应该会更坚定。
虽然北京现代在新能源的布局方面还没有明显突破,但公司整体业务并非全然处于困境之中,其出口业务表现良好。
目前,北京现代主要向菲律宾、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口包括第十一代索纳塔、库斯途和伊兰特等车型。2024年,北京现代的出口量突破了5万辆,同比增长了400%,并计划到2025年将出口量提升至8-10万辆。
进军新能源领域,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已是势在必行,但新能源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让不少车企如极越、威马、高合等纷纷栽了跟头。北京现代想要借此逆袭,任重道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