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VS共赢逻辑:中美运河暗战启示录

零和博弈VS共赢逻辑:中美运河暗战启示录
2025年03月26日 16:37 作家陆天然

善思录:(陆天然/文)巴拿马运河的黄昏时分,中远海运的巨轮正缓缓通过新船闸。甲板上的五星红旗在咸湿的海风中猎猎作响,与岸边美军基地的星条旗形成微妙对峙。这看似寻常的航运场景,实则是中美海运霸权博弈的缩影。当美国试图以军事手段重塑规则时,中国正以基建、法律与市场的合力,在全球海运版图上描绘出一条更具韧性的航线。

一、血色运河里的文明基因

19世纪中叶,两万契约华工用血肉之躯铺设跨洋铁路;20世纪初,近万名华工在运河开凿中长眠。这些刻在巴拿马历史石碑上的名字,构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带一路"印记。如今,中国是运河第二大用户,中远海运的货轮每年1200次穿越船闸,带来的不仅是货物,更是200个本地就业岗位。

美国却始终将运河视为自家后院。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称"中国威胁运河安全",甚至放话"必要时动用军队"。当贝莱德财团以43个港口资产收购案试图控制运河两端时,华盛顿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在运河的根基,比美国驻军的历史还要长。正如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前官员所言:"中国人在这里的存在,早已融入运河的血脉。"

二、反垄断大网与法律博弈

李嘉诚的港口帝国横跨八国,这恰恰成为致命弱点。中国商务部悄然启动"多国反垄断协调机制",联合欧盟、东盟对交易启动跨境审查。荷兰竞争管理局率先以"市场集中度超标"冻结审批,新加坡要求披露东南亚港口股权结构。更妙的棋在香港:李家超直指"国安法枪口永远上膛",小股东们掀起集体诉讼,资本市场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

国际法成为中国的重要武器。《运河永久中立条约》被重新翻开,中国代表团指出任何商业控制均违反1977年公约。当美国特使炫耀"爱国者导弹"时,中国援建的第四座运河大桥已打下桩基。这座由中交建设计的斜拉桥,将承载未来20年的中美洲贸易动脉。

三、民心杠杆与文明抉择

巴拿马城的码头工人举着"拒绝战争,拥抱贸易"的标语游行,他们清楚每艘中国货轮带来的就业机会。财政部数据显示,长和集团30年缴纳的6.58亿美元税费,足够修建两座新船闸。当美国承诺的"军事保护"遭遇中国的"自贸区升级计划",民意的天平开始倾斜。

历史经验也在提醒巴拿马:1999年收回运河主权时,美国承诺的"经济援助"最终变成了驻军基地;而中国的投资,总是伴随着学校、医院和就业机会。在总统办公室的两份方案中,答案已然清晰。

四、全球棋局与文明觉醒

北京的反制从来不是单线程的。当华盛顿在红海炫耀武力时,中国与海湾国家的人民币结算协议正式生效;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中欧班列的第6万列列车正穿越哈萨克斯坦。不可靠实体清单持续扩容,28家美国军工企业的对华贸易被冻结——这些企业恰恰是巴拿马港口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具戏剧性。贝莱德收购资金中40%来自养老基金,当"运河军事化"舆论发酵,美国教师工会率先撤资:"我们的养老金不该为战争买单。"华尔街突然发现,这场"稳赚不赔"的买卖正在变成烫手山芋。

暮色中的运河见证着文明的抉择。当美国试图以军事控制重塑海运霸权时,中国正以基建、法律与市场的合力,在全球海运版图上开辟新航道。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航运文明,不应建立在炮舰威胁之上,而应扎根于互利共赢的土壤。

百年前,华工用血汗开凿运河;今天,中国以智慧守护航道。潮起潮落间,属于霸权的黄昏正在降临,而属于合作的黎明,正从太平洋的尽头缓缓升起。这条黄金水道的浪花终将证明:历史的航道,永远属于那些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超越零和的文明。

作者简介: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