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9%,净利润增速87%,并且成为继腾讯、阿里巴巴之后第三个净利润破千亿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与两大友商阿里、京东相比,拼多多无论从收入还是利润角度,业绩增速都是最快的。
由此回顾去年拼多多发布2024年二季度财报时,在靓丽的业绩表现之下,管理层却主动“唱空”,进而引发股价大跌。如今看来,算是“虚惊一场”。
从业绩角度,拼多多仍是一部完美的“赚钱机器”。
01
—
“独一份”的业绩表现
在去年二季度财报发布的电话会上,出于谨慎态度,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表示,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也许会有波动、反弹,但长期利润降低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管理层的表态立即引发股价大跌,当日拼多多盘中一度跌幅达到近40%,收盘大跌28.51%,创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超过550亿美元。
3月20日,根据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拼多多2024年营收为3938亿元,同比增5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24亿元,同比增长87%。在如此大的基数之上,仍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属不易。
即便如此,当日拼多多股价仅以3.97%的略微涨幅作出表态。
从单个季度表现来看,拼多多的业绩增速确实有所放缓。2024年,拼多多的单季营收增速分别为130.66%、85.65%、44.33%、24.45%。但即便如此,这样的增长速度与另外两大巨头相比,仍然属于最能打的。
去年,京东录得11588.19亿元的总营收,但增幅仅6.84%;京东的收入规模虽然最大,但囿于重资产模式,归母净利润却是三家里面最低的,仅为413.59亿元,在此基数上,才有同比超过70%的增速。
阿里2024年四个季度共实现9817.67亿元营收,也仅有个位数增长;同期经调整净利润1527亿元,同比略有下跌。
简而言之,京东虽然收入规模是拼多多的3倍,但利润只有后者的近1/3;阿里的收入和利润都高于拼多多,但在增速上却远远不及。
从利润率角度,拼多多更是不遑多让。
结合最近三年的数据,拼多多毛利率长期领先,处于60%-75%区间,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因海外业务投入增加和“百亿减免”政策让利;净利率也维持高位(24%-29%),反映出极强的费用控制能力。
阿里巴巴的毛利率稳定在36%-37%,但净利率仅5.5%-7.6%,主因高额研发投入(年均550亿)及管理费用侵蚀利润。
京东的毛利率最低,只在15%左右,符合其重资产模式特点,净利率从0.9%上升至3.9%,有所改善。
人效方面,京东因自营物流体系员工占比高,规模远超阿里和拼多多;拼多多以不足2万员工实现近4000亿营收,人均创收达2263万元,效率为阿里的4.8倍、京东的10.1倍。
拼多多的收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主要包括交易服务收入、在线营销服务。
在线营销服务主要是拼多多平台上商家使用营销推广向平台购买服务,2024年该项收入达到了19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交易服务主要包括Temu收入、多多买菜佣金收入以及部分百亿补贴的佣金,2024年交易服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超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到了108%,总额为1959亿元人民币。
02
—
会花钱比能赚钱更重要
选择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不能仅仅看账面的盈利数据,还要看“手头”是否宽裕。
在这方面,拼多多仍然表现优异,全年经营现金流1219亿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3316亿元,流动性极为充裕。
然而,一家很会赚钱的公司,并不一定是伟大的公司。其中的必经之路,是成为令人尊敬的公司。
毕竟,对于平台型企业来说,现在最卷的已经不是盈利,而是社会责任。
近期,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发声,称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0000人,平台承担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全部成本,并呼吁为所有快递员和骑手提供五险一金。
阿里旗下1688也于近日宣布,从3月下旬开始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早在今年年初,淘宝天猫便在商家服务大会上宣布,将建立电商行业内首个账号诚信体系,与商家共建健康电商生态。
而率先推出“仅退款”这一售后模式的拼多多,也已在多个方面下足功夫。也许,“从长远来看,盈利能力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表态,正是对此做出的铺垫。
在年报电话会上,赵佳臻再次表示,“过去几个季度里,我们都提到了,简单地以短期的资本回报来评价公司的表现,已经不太适合目前发展阶段的拼多多了。”
今年1月,拼多多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由赵佳臻亲自带队,全面研究商家需求,收集反馈意见,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和服务机制,完善平台生态建设。
2024年全年财报发布后不久,传闻拼多多将再投千亿元人民币扶持商家,主要用于帮助中小商家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商家、用户、平台多方共赢的电商生态。对此,拼多多并未否认。
除了回馈商家,与“仅退款”和解,实际上拼多多长期以来对农业兴趣浓厚。
2024年,拼多多研发费用中约有30%投向农业,按全年研发费用估算约有80-100亿元。2025年还计划追加83-187亿元销售费用,用于农产品补贴及供应链提效。从2021年起,拼多多就设立“百亿农研”专项,资助50项科研项目,涉及农业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技术等。
在新农人培养方面,拼多多通过支持科技小院大赛,提供平台流量及消费补贴,吸引12.6万“新新农人”返乡创业,其中95后商家占比超13%。2024年“农云行动”投入专项资源,帮助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及仓储优化,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使农产品物流费率大为降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与阿里、京东带有创始人鲜明色彩的社会责任行动相比,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自从退休后,便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如今,刘强东仍继续在朋友圈活跃,马云也已回归阿里,而黄峥的传说,却还停留在恩师段永平的口述及港媒报道的4.8亿豪宅中。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