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基金公司频繁出现基金经理“清仓式”离职的现象时,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近日,浙商基金再次陷入这样的风波之中,旗下多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其中包括知名基金经理王斌,其管理的多只基金也面临后续管理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深深忧虑。
王斌“清仓式”离职,管理基金业绩堪忧
据浙商基金公告,基金经理王斌因个人原因于2月17日离任,不再管理任何基金产品。王斌曾是中国科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拥有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背景,于2018年5月加入浙商基金,并在2021年8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然而,尽管拥有产业研究背景,王斌管理的基金业绩却并未如市场预期般亮眼。
王斌离任前管理的三只基金分别是浙商聚潮新思维A(166801.OF)、浙商智选新兴产业A(015373.OF)以及浙商科技创新一个月滚动持有A(009353.OF)。据Wind数据统计,这三只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分别为-5.33%、-2.47%和-16.84%,业绩均不理想。尤其是浙商科技创新一个月滚动持有A,自王斌2021年8月接管以来,任职回报率长期低于同类平均水平,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离职潮频发,公司管理稳定性受质疑
王斌的离职并非个例。自2024年以来,浙商基金已经有多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包括刘向杰、陈亚芳、贾腾、刘波等。
其中,贾腾更是浙商基金权益团队的核心人物,其离职无疑给公司的权益投资业务带来了重大打击。
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不仅让浙商基金的管理稳定性受到质疑,也对其投资策略的持续性构成了挑战。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公司的核心资源,他们的投资决策和业绩表现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收益。然而,浙商基金却频繁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的现象,这无疑让市场对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新人挑大梁,投资者信心难恢复
在多位老将离职后,浙商基金不得不启用“新人”来接手管理这些基金。
例如,王斌离任后,其管理的三只基金由成子浩接手。然而,成子浩作为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管理公募基金的经验尚浅,能否迅速适应并带领这些基金走出困境,仍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浙商基金目前旗下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仅为2.48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青春风暴”式的基金经理团队构成,虽然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但也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稳定性而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业绩下滑,公司前景蒙上阴影
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和业绩不佳,直接导致了浙商基金管理规模的缩水。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浙商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降至430亿元左右,较2023年同期大幅减少。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更是不足60亿元,占总管理规模的比重极低。
业绩的下滑和管理规模的缩水,无疑给浙商基金的未来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投资者对浙商基金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纷纷选择赎回资金或转向其他基金公司。面对这样的困境,浙商基金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来稳定管理团队、提升业绩表现并恢复投资者信心。
综上所述,浙商基金近期频繁出现的基金经理“清仓式”离职现象,不仅暴露了公司在管理稳定性、投资策略持续性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不足,也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担忧。未来,浙商基金能否走出困境、重拾投资者信心,仍需时间检验。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