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估值过高 谁促成了全球最大的IPO?

邮储银行估值过高 谁促成了全球最大的IPO?
2016年09月20日 18:10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秀月 9月20日中午12点,中国邮政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结束了自9月14日以来的H股公开发售期。

凭借着较广的网点覆盖、较高的业务增长速度和较低的资金成本,国际投资者对邮储银行规模庞大的上市股票趋之若鹜。 香港市场消息称,国际投资者踊跃认购。国际配售部份盛传已获得约5倍超额认购。 

邮储银行共发行121.06亿股,95%为国际配售,5%在港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乎4.68至5.18元,每手1000股,入场费约5232元,集资净额最多616.3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今日外电引述消息指该股将接近下限定价,预期在每股4.76-4.96港元。下周三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这可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

香港方面消息指,认购邮储银行的投资者有不同种类,包括国际、本港和内地的长线基金、对冲基金、企业投资者等。消息指,一间在香港新股市场甚为活跃的美资基金据悉认购金额达到2.5亿美元,而认购额达2亿美元以上投资者,据传超过10个。 

深圳一家投资港股的私募基金经理认为银行业过度繁荣,未来成长空间不大。

香港对冲基金基金经理杨延德对这支新股也并不感冒。在他看来,邮储银行估值较高。邮储银行招股价介乎4.68至5.18元,市帐率(PB)约1倍。其他四大行目前市帐率平均约0.8。他进一步解释称,在香港打新不一定赚钱,所以投资者特别看重增长潜力,对定价也极为敏感。

中邮储银行的估值(新股定价为0.94倍至1.02倍2016年预测市账率)高于中国四大银行的0.66倍至0.83倍市账率。

东亚证券分析师Paul Sham指出, 然而,中邮储的盈利能力(以股本回报率计算为15.2%)于同业间并不是特别优秀(四大银行为14.5%至17.3%)。考虑到其较细小的营运规模(以总资产、总贷款及总存款计)及与同业相近的盈利能力,中邮储银行的定价相信是偏高。

另一方面担心来自于后期股价的走势。

和其他内地大型金融机构赴港上市一样,邮储银行也事前得到了基石投资者的支持。然而,市场普遍认为,在6个月禁售期内基石投资者无法卖出股票,这限制了这些大型新股上市之后的流动性,而解禁时又可能会对股价造成压力。邮储银行也不例外。

邮储行集资规模达567亿至627亿元,该行引入六名“国家队”基石投资者护航,包括中国船舶、上港国际、海航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诚通及长城环亚国际投资,六名基础投资者总共认购金额已占整体集资额约77%,涉资约456.7亿港元。

不容置疑的是,这些投资者都希望藉由邮储银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分一杯羹。据中国银监会,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42.9%,而其净利润则占中国银行业净利润47.0%。

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是邮储银行的客户,他们分布在中国所有的城市和98.9%的县域地区。2015年,来自个人银行业务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达67.3%。坐拥着规模最大的零售客户基础,邮储银行被认为很有潜力去扩大零售银行业务。此外,东亚证券认为,邮储银行的贷存比率于2016年3月月底仅为39.6%,在H股上市银行中为最低。因此,中邮储银行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来扩大其利息收入。

尽管标普全球评级昨日刚发表最新报告称,“中国经济的信用风险可能继续恶化,这一点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信贷损失仍快速增加以及信贷增速较高。尽管政府正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转移到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内,但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内,中国银行业对国内民营部门信贷敞口(经准公共部门借款和银行影子贷款调整后)对GDP的比率持续超过150%的概率为三分之一。在这一情景中,我们可能经评估认为,在中国运营银行面临的经济风险会进一步加剧。”

然而,邮储银行较低的坏账率却打动了投资者。至一季度末,邮储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1%,显著低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1.73%的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为286.7%,显著高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154.73%的平均水平。邮储行6月底的不良贷款率,更由0.81%下降至0.78%。 

由于邮储银行涉农贷款占集团贷款总额29.4%,香港致富证券一位人士指出,与农业相关的行业和客户通常较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所影响。如邮储向对农业相关行业和客户发放的贷款质量恶化,或会对银行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