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推进亟需要过哪三道坎?

个税改革推进亟需要过哪三道坎?
2017年01月11日 14:43 不执著财经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介绍今年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时提到,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肖捷部长的上述表态,释放的信号无疑让人们对个税改革方案的出台更加期待。甚至官媒还透出,个税改革方案正在提速推进,新方案有望在2017年上半年出炉。

一直以来,“个税”话题作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备受舆论的关注。比如“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36年未改,800元起征点挤压实习生”“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将成个税调节重点”等。而随着今年全国“两会”临近,个税改革方案将如何更趋完善已被大家关注。

其实,早在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个税改革的大方向:按照“增低、扩中、调高”的总原则,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新税收体制。在新的个税体制下,将实行按综合所得减除标准,而不是继续按工薪所得的费用标准,即将部分收入纳入综合,同时建立基本扣除加专项扣除的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

关于个税改革,人们最先想到的问题就是起征点,在前几次个税改革中,提高起征点都成为主要的改革内容。截至目前,个税起征点在2006年、2008年和2011年提高过三次,由800元一路调高至3500元。因此,个税起征点是否迎来第四次调高就备受关注。

据了解,目前,我国个税实行的是分类税制,即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股息红利、财产租赁等11类所得,分别扣除不同的费用,按不同的税率征收,没有专项扣除。

不过,笔者认为,在今年即将推出的个税改革制度中,提高工薪所得起征点已不再是改革的重点,而重点将在如何专项抵扣、如何调节收入分配、如何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的信息系统。更多的将体现出个税改革的人性化和公平性。

首先,个税改革将成为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制度。现在很多专家提议,将缴纳个税标准提高至5000元。但实际上,一个人工资5000元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如果还要养孩子、缴房贷,或者赡养老人,那么生活就会非常拮据。所以统一个税缴纳标准这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

之前个税推进速度缓慢,主要是分类扣除太复杂,而且需要有一个统一标准。比如说,个人职业发展的再教育扣除,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利息的扣除,扶养孩子的教育扣除,还有全面放开“二孩”,大城市和小城市因生活标准不同,如何制订一个大家都可接受的标准。所以,如何对个税进行专项抵扣,而且确保其公正性,这是本轮个税改革的难点之一。

再者,个税改革应达到不同人群税负有降有升的目标,改革会适当提高高收入阶层的税负,减少低收入阶层的负担,缩小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意味着,未来个税改革将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个税作为专门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其合理的制度设计应该是穷人不交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富人多缴税的橄揽型社会结构。

以美国为例,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5%,10%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的60%多,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30%多,从而形成了比较完美的“倒金字塔”的税收负担结构。

而在我国的税制下,占有社会财富近一半以上的富人上缴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到个税总收入的10%,60%的个税是由苦逼的工薪阶层贡献的。难怪人们将中国的个税称之为“工薪税”。

最后,之前个税被广为诟病的主要原因还有,由于个人收入和财产的信息系统的不健全,造成高收入群体往往能够通过各种手段避税,而工薪族却只能默默的承受个税的压力。所以个税改革还必须将个人的11项收入综合在一起,然后分类扣除,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的信息系统。

笔者认为,“个人收入和财产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停滞不前,原因并不在于技术层面,在世界上很多比我国还落后的国家都实现了综合税制,甚至很多国家已经施行了半个世纪,再在技术层面找借口,只会让个税改革止步不前。在目前的情况下,搞个人纳税信息联网,在技术层面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个税改革方案马上要呼之欲出,但个税改革已步入攻坚克难的阶段,目标已不再是提高个税的起征点,而是如何通过综合税制调节好收入分配,如何采取专项抵扣减轻部分纳税人生活负担。如何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的信息系统来让更多的富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总之,个税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改革推进任重道远。

ID: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