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怒批险资举牌究竟说明了啥?

刘士余怒批险资举牌究竟说明了啥?
2016年12月05日 13:07 中外管理

作者:张平 

来源:不执著财经

从默许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到措辞严厉的警告险资入市的种种不当行为,刘士余主席的讲话,说明了监管层对险资举牌的高度重视。险资频频肆意妄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较大投资风险,而且还有“做空”国家实体经济之嫌疑。

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演讲中使用了罕见的严厉措辞:“用来路不正的钱,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强盗,这是不可以的。挑战了国家法律法规底线,也挑战了做人底线,当你挑战刑法的时候,等待你的就是开启的牢狱大门”。

就在稍早之前,11月24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指出:要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股票投资监管,规范和约束其一致行动人行为。然而保险资金你方唱罢我登场,完全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经受到了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在上周五深交所向前海人寿发出关注函,要求说明前海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在格力电器拥有权益的股份是否已达到或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并说资明买入格力电器股份的资金来源情况,以及未来12个月内是否有增持或减持计划等。

近一年来,险资举牌成了高频词汇持续升温,“宝万之争”还未平息,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又兵临城下格力电器,有钱任性的恒大许老板更是介入万科不算完,还染指了一众上市公司,各种大戏让跟风炒作的投资者直呼过瘾,但也引发了监管者的警觉。那么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究竟图个啥呢?

其一,险资举牌后就能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这类险资主要从金融混业的综合经营布局考虑,以便实现不同机构之前的协同。比如,有些险资自己只有保险金融牌照,没有银行业金融牌照,那么可以增持中小上市银行的股份来达到控股的目的,以利于后面的金融混业布局。

其二,在固定收益类和债券类产品收益率都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险资需要配置收益率较高、流动性较好的权益类产品。所以险资通常选择一些分红高、业绩相对稳定的上市公司股票,对其进行一定的财务投资,以期待获得更高的回报。宝能举牌万科就是此目的。

其三,险资为应对大考,临时抱佛脚。年底保险公司将迎来“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大考。险资为了提升自己持仓股票市值,只能通过增持股票,把股价做上去。因为,只有在短期内提升偿付能力,才能赢得多投保人的青睐。

实际上,监管层一开始对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还是持宽默许的容态度,就在今后3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会主席在答中外记者的会上,项俊波主席还曾表示“保险资金举牌越多,证监会刘主席越高兴”。

因为保险资金都是长线资金,包括举牌在内的投资行为,对股市的长期稳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那么时隔大半年,监管层为何又突然“大变脸”了呢?

首先,不规范的杠杆收购,只会冲跨实业。在宝能系前海人寿5次举牌上市公司南玻A之后,南玻7位高管集体辞职,理由是前海人寿入主以后只想搞资本运作,对南玻主业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而格力董明珠在应对险资举牌时表示:“投资是好现象,但通过概念炒高股票,会对社会造成伤害。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是罪人。”

实际上,险资到处抢掠资产,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毫无帮助,只能是更加空心化。对外,大手笔收购,收购的多是对国家竞争力毫无帮助的海外房地产,却使外储大量流失。对内,对万科、格力、南波等优势企业进行暂首行动。那么国家脱虚向实的战略将如何实施下去。

现如今,监管层已充分认识到,保险资本大举并购,极可能冲击实业经营,容易让本已萧条的实体经济更加萎靡,中国经济也会面临空心化的风险。所以,及时对险资举牌加强监管力度,已在所难免。

再者,险资入市,只能扰乱市场秩序,助长投机氛围,不利于股市的长远发展。除了广为人知的梅雁吉祥、栋梁新材外,恒大人寿对国民技术、中元股份也有短线操作,发生举牌事件后,不但直接主导了个股行情,也极大地影响到股市的整体走势,这就不仅仅只涉及险资本身,而是关系到所有市场参与者。

本来监管者希望上市公司通过引入保险资金,对个股甚至是股市起到稳定器的效果。但是现在看来,不仅不能行使稳定资本市场的功能,而且人为地放大或者扰动资本市场的运行。那些被举牌或者险资接近举牌临界点的股票,涨势如宏,就连巨无霸式的中国建筑,自11月安邦举牌以来也上涨63%。

再次,险资不仅对实业进行“抢掠”,更大的是集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保险业,如果依靠高息揽客,杠杆投资高风险资产,就会成为危害金融安全的毒瘤。美国次贷危机AIG就是前车之鉴!

如果保险业出问题,比单纯银行业更危险:美国次贷危机投资银行首先出问题,但是AIG出问题后危机立刻升级了。救助AIG美国政府花了1800亿美元,这比任何银行花的钱都多。

险资在资本市场的攻城略地,其实恰恰暴露了背后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共同的困境。由于竞争激烈,只有靠承诺或者变相承诺的高利息吸引客户,做大规模。之后恶性循环的是,在资产端就必须匹配更高收益率的品种,而不是传统的固定收益品种,这就只能使险资贸然做出铤而走险的选择。

笔者认为,这种赌徒心态,在保险行业,就是致命的金融隐患,如果纵容其发展壮大,必然成为保险业乱象的导火索,严重的会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好在,目前大的保险公司还比较安分,风险敞口不大。所以,作为监管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不规范的杠杆资金继续入市举牌。

最后,新的金融环境需要规范的“搅局者”。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期,实业不振,经济失速,资金外逃等诸多压力。而此时需要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来实现实业转型。监管层并非不欢迎险资入市,但是险资要有“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觉悟,要帮助上市公司完成治理,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入手,而非到处烧杀抢掠,肆意妄为。

从默许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到措辞严厉的警告险资入市的种种不当行为,刘士余主席的讲话,说明了监管层对险资举牌的高度重视。险资频频肆意妄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较大投资风险,而且还有“做空”国家实体经济之嫌疑,这就迫使监管者发出警告,继续任性妄为,真要面对“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